风雨连廊、水景等元素融入小区景观。佳雨 摄
温州网讯 郁郁葱葱的绿植、错落有致的水景、功能齐全的休闲空间……漫步于我市各大新建住宅小区,一幅“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画卷徐徐展开。从以前只有一两栋住宅楼到如今人车分流的大型社区,从简单的绿化到融合生态、人文、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园林,温州住宅楼盘的景观营造历经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精的华丽蜕变,成为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
景观先行
带来居住新体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住宅建设以解决“住房难”为首要目标,楼盘开发多聚焦于建筑本身,景观设计几乎是“空白地带”。彼时的小区里,除了几栋排列整齐的住宅楼,便是硬化的路面,偶尔会在楼间距的空隙处简单种植一些树木和草坪,有些甚至只有临街一两栋楼房,毫无“小区”可言。“有房住”是居民最大的期盼,“景观美”尚未进入大众视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进入21世纪后,封闭式管理的小区逐渐兴起,温州房地产市场开始注重小区环境营造和规划,一批早期景观楼盘应运而生。这些小区尝试引入草坪、花坛、步道、水景、小品等元素,虽设计相对简单,却让市民第一次感受到“住在花园里”的体验。温州某老牌房企负责人张先生回忆:“当时我们在小区里种了几十棵桂花树,交房时业主闻到桂花香都很惊喜,这让我们意识到社区景观对居住体验的重要性。”
近年来,景观先行成为温州楼盘开发的主流理念。不少开发商在项目规划初期就将景观融入到整体设计中,并引入专业的设计团队参与,部分楼盘甚至提前打造核心景观样板区,以呈现更为直观和满意的效果。以主城西面的绿城桂语江南为例,开发商不仅在建房子的时候已同步在做景观,在交付前一年就将绿植栽下,这样使得业主收房时各类乔木、灌木、花草都已是郁郁葱葱。另外,滨江上品、滨江壹号、华润瑞府等众多楼盘为呈现更好的景观效果和品质,以进一步推进项目销售,也都在建设期间早早打造了小区中央景观样板区。
文化拓展
营造本土景观特色
欧式喷泉、雕塑、罗马柱……曾几何时,温州不少楼盘在景观营造上热衷于复制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欧式风”,像早期的中央公馆、中梁国宾一号等。而如今,在温州的新楼盘中,这样的景观设计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融入本土文化的特色生态景观。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基因,每个地域都有特有的文化,只有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才能使得小区景观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熏陶,增强对居住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近年来,我市不少开发商也逐渐意识到这点,纷纷打造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在市区温瑞塘河畔,中楠鹭湖、万科璞拾云洲等多个在建楼盘,融入塘河文化,结合沿岸水系景观,在小区内通过水景、石桥、连廊、榕树等元素,再现江南水乡的诗意意境。位于瓯江沿岸的天樾玺等项目则以高低错落的布局、起伏的流动地形与层叠的森林意境,与瓯江潮涌相呼应。
不仅如此,开发商还注重生态理念的深度融入,不再追求“一眼望去都是绿”的视觉效果,而是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植物群落。温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本土植物资源丰富,如今的楼盘景观中,香樟、榕树、杨梅、柑橘等乡土树种占比大幅提升,不仅降低养护成本,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同时,雨水花园、生态草沟、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技术广泛应用,让景观不仅好看,更能“呼吸”——下雨时收集雨水、涵养水源,干旱时调节局部小气候,实现了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的双赢。
以人为本
构建功能复合空间
功能复合化成为景观品质升级的另一重要方向。纵观温州各大新建楼盘,景观早已突破“观赏”单一功能,成为承载居民社交、休闲、运动的生活空间。在市中心某新交付小区,景观设计划分出不同功能区:老人活动区设置棋牌桌、健身器材,紧邻阳光草坪方便照看孙辈;青年运动区规划了篮球场、慢跑环线,沿途设置直饮水站和休憩座椅;儿童游乐区按年龄分段设计,搭配沙坑、滑梯、攀爬架等设施,地面采用环保塑胶材质确保安全。“以前小区里连个散步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下楼就能锻炼、聊天、带娃,社区花园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居民李阿姨的感受道出了景观功能升级带来的生活变化。
在瓯海万科映象广场小区,开发商不仅将景观延伸至架空层,营造了不同年龄段的主题游乐空间和图书馆,还与温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联合打造了五大植物园七大林带,让孩子们下楼即达自然课堂,将健康、生态的理念融入到小区的每一处细节。
与此同时,“以人为本”已成为住宅景观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针对温州多雨的气候特点,新建的楼盘普遍增设了风雨连廊、雨棚等遮雨设施,让居民在雨天也能便捷出行;考虑到老龄化需求,景观道路设置无障碍坡道,休息座椅增加扶手,灯光设计避免强光直射;为满足宠物饲养家庭需求,部分小区专门规划了宠物活动区,配备拾便箱和饮水装置等。这些看似细微的设计,体现的正是景观营造从视觉美学向生活体验的转变。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从“桂花飘香”到“风雨连廊” 景观进化如何重构社区DNA
记者 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