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龙港市非织造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 江汉 摄

龙港市城市湿地公园。池长峰 摄
温州网讯 作为全国首个“镇改市”,龙港去年以不到50万的人口规模,创造出443.73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约9万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部分百万级人口的县(市),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会议从“一个优化、六个建设”部署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龙港用改革实践证明“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
从“中国第一农民城”到新型城镇化改革探路者,龙港始终保持着改革闯劲和创新激情,拥有深化特色发展的魄力与智慧——今年以来,纳入省级重大改革联系点3个,在省级会议上典型发言3次、书面交流2次,获温州市级及以上改革信息刊发和案例19次……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改革中,龙港在全量承接温州市19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基础上,重点攻坚13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滚动实施31项“小切口、大撬动”改革,实现改革从局部探索向全面深化的转变,奋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小切口”推动“大变革”
不久前,龙港市进行了一场工程招投标评审。与以往不同的是,评委面对的是格式统一、企业名称隐匿、随机排列的“暗标”文件,专家评分未出现畸高畸低等异常情况。“专家在评标过程中打分公平公正,整个项目招投标过程无异议、无投诉。”浙江首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徐经理如是评价。
取得这样的成果,正是得益于龙港率全省之先探索的工程招投标“暗标盲评”改革。改革将传统模式下形式各异的非标准化“明标”转换成统一格式的标准化“暗标”,统一规范投标文件“技术标”的页数、正文字体、图、表等12类基本标准,实现专家独立评审、“阳光评审”,有效遏制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更加公平招投标市场氛围。目前,龙港共完成电子暗标评审项目36个,单个项目评审时间平均缩短25%。这项改革经验已入选省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小切口试点、全省重大改革二季度典型案例。
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注重细微之处。龙港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在政务服务、要素配置等领域推出更多精细化改革举措。例如,创新推出投资项目全过程“政务+金融”服务,针对项目全周期融资“断点多、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量身定制“项目贷”“施工贷”“设备贷”等六类融资服务,自2024年4月实施以来,已累计为民营企业发放贷款31.57亿元,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
“营商”变“赢商”
“从政策申报到资金到位,全程有人指导协调,既省心又高效,为企业技改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温州市金田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该公司年产6.8万吨多功能高端软包系列BOPP薄膜智能制造技改项目,成功争取到“两新”超长期国债资金3011万元。
一系列“小切口”改革也正汇聚成发展“大动能”。金田塑业所获得的助力,来自于龙港打造的“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周到服务。该中心整合政府侧、社会侧、市场侧服务资源,一体融合“民营经济32条”,一站归集18个部门单位涉企服务,打造11个板块、21类服务专区,实现1612项涉企审批服务和229项增值服务集中办理,并建立“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涉企诉求化解率达99.68%,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也让龙港产业发展实现量质齐升。以动能转换拓展增量,龙港坚持“双招双引”、增资扩产“双轮驱动”,今年以来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15个,开工落地启蓝5GWh电芯生产线等高技术项目,全周期指导乐仕达、谦林包装等28个项目增资扩产、零地技改,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25.6%,民间投资增长31.4%、增速居温州第2,华润电力二期3号机组试运行,超10亿元智谷产业园、S218公路等省“千项万亿”项目全部开工。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2亿元,同比增长8.2%,带动GDP增长7.2%、增速居温州第二。龙港正以营商环境“软实力”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走出一条“营商”变“赢商”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产才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龙港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中国印刷城”,印刷包装产业始终是龙港经济的支柱,近年来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链延伸,持续夯实制造业基本盘。与此同时,龙港积极布局新材料、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为经济注入新动能,形成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集聚并进的发展格局。
在龙港市青龙湖实验室,北大-龙港高端量子科技联合实验室正在紧张建设中。这个由龙港引入北京大学量子精密测量团队共建的项目,一期预投资1.5亿元。量子选频激光器为北京大学牵头的科技部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链重大专项攻关成果,是北京大学国际首创的新型半导体激光器,能解决国际传统频率精密激光器性能和国家“卡脖子”问题。
与此同时,本土企业也在快速成长。90后企业家易永东对此深有体会:“龙港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支持,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技术研发。”他创办的温州强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公司研发的《低透光高隔热聚酯薄膜》通过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超7亿元,同比增长31.94%。
人才引进培育成效同样显著。通过深入实施“510+攻坚”行动,龙港去年共招引大学生2.8万余人,其中硕士571人、博士48人,并持续构建“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擦亮“技能夜校”等培训载体品牌,新增技能人才2.4万人。
龙港用六年时间证明,从“镇”到“市”的蜕变,不仅是行政层级的提升,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为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样板。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龙港“镇改市”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系列报道①
不到50万人口如何干出443.73亿元
记者:陈圆圆 龙港融媒记者 邓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