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温州力争完成“家服”立法 打造50个家政便民服务点

温州网2020-04-23 08:48

  温州网讯 4月21日上午,家住永嘉瓯北城市新区的徐先生,来到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打算再雇一名家政服务人员。这距离他上一次来市场已有半年。徐先生说,上次在这里找的刘阿姨就不错,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但因疫情影响,短时间内她还没打算从湖北老家回来,所以再过来看看有没有其他合适的。

  家政服务行业事关民生实事,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去年12月,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名单。紧接着,我市配套出台《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20—2022)》,旨在围绕试点工作,推动整个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

  那么,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现状如何?今后会有哪些变化?本期《代表在线》栏目就此展开调查。

  集约市场,打造一站式服务

  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位于市区车站大道209号,2018年5月18日对外营业,由市人力社保局管理。

  “和上次一样,找一位能带孩子又能顺带做些家务的阿姨。唯一变化就是孩子长胖了,阿姨力气要稍微大些,不然抱不动。”徐先生向该市场工作人员简单说明了需求。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徐先生来到位于市场中间的“力民家政”,接待他的是“力民家政”负责人徐海霞。

  “周阿姨是安徽人,有三年家政服务经验。人老实、勤快,体型适中能够胜任一般体力活。公安信息和健康体检信息都已经通过审查,下面这些都是相关证明材料。”根据徐先生的实际情况,徐海霞打开手机软件,开始向他展示周阿姨的个人信息。

  交谈之余,徐先生主动扫取周阿姨持有的温州市家庭服务人员信息卡上的二维码,进一步了解周阿姨的工作特点、从业信息以及用户评价等。在详细了解相关信息后,徐先生表示周阿姨整体情况符合他的预期,随即在徐海霞的见证下,双方签订《服务合同》,试用期一个月,同时还约定服务价格、注意事项等。

  “给我的感觉市场运作比较成熟,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寻找的阿姨可信度高又省心。试用期满意的话,我会长期雇佣。”对该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徐先生连连称赞。

  在2000多平方米的市场内,像“力民家政”这样入驻的家政服务机构近20家,整体服务内容覆盖月嫂、育婴、保洁、养老护理等30多个家政服务项目。经过近两年发展,该市场已逐渐形成了一揽子、一站式、超市型家政服务模式。

  建立信用档案系统,实现智能筛查

  除示范市场建设外,徐先生找到“放心保姆”的部分功劳还要归功于去年建立的家政服务信息追溯系统和信用档案查询管理系统。

  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负责人陈一平介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推行“一人一卡一档一码”管理制度,即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需持卡上门服务,“这张卡由家庭服务市场负责核发,当然不是所有的阿姨都能拿得到。她们要先在家庭服务市场建立信息档案,录入相关信息,然后经过公安部门身份审核、卫生部门健康体检等环节,只有全部符合要求,我们才会向相关人员核发信息卡。”

  “把好准入门槛,能将一部分存在前科劣迹、传染病或精神类疾病的人员筛选出来,从而保障雇主的权益。”陈一平说,通过这套筛查机制,前后已成功剔除139名存在违法犯罪前科的不合格人员。

  核发的信息卡,还具服务跟踪功能。最常见的就是,在雇佣关系结束,雇主可就雇佣期间的工作情况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评价。如果家政服务人员一年收到三次“差评”,将会被列入“黑名单”,后续需经过再次培训学习,才能重新进入市场。

  目前,全市有3416人取得温州市家庭服务人员信息卡,持卡后均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两年来,该市场吸引进场交流市民约2.5万人,完成服务订单达13282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市场要求强化湖北来温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登记,积极引导4月15日之后来温的湖北籍人员实行1次核酸+血清抗体检测,若检测结果合格则可进入市场应聘工作。

  推进家服立法,建设50个便民服务点

  去年,“促进家政行业发展”位列2019年度温州“十大民生实事”榜单。上年度内,培训一万名家政服务人员,“温州家服云”平台上线等内容,均完成或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其中家政服务信息化管理和持卡上门服务项目还被评为全省人社系统十大改革案例。

  今年我市在促进家服行业发展中,又有哪些新举措?

  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徐顺聪介绍,今年是温州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开局之年,该局在结合省市相关文件和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梳理出《温州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2020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2020工作要点》”),计划将在营造行业发展环境、提升家政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以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三个主要方面开展工作。

  “最重要的是推进《温州市家庭服务业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徐顺聪说,完成家服立法工作,让我市家政服务业有法可依,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家政服务经营行为,维护家政服务业各方权益,还能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徐顺聪指出,尽管这两年我市家政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整个行业还存在“小、散、弱”、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市场供给不足等问题,“同时还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市场协调作用。”

  根据《2020工作要点》内容,在提升家政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上,拟鼓励高校设立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工作体系。同时将依托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把家政服务各项业务向全市社区延伸,计划建立50个超过20平方米的家政服务便民点。

  市人大代表、苍南县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煌:

  总结一套可复制可操作的样板,并在其他县市区推广

  经济社会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分化。这几年家政服务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放开等多种因素叠加,市场对家政服务的依赖更加凸显。

  然而,与旺盛需求和潜在巨大的消费市场相比,我市家政服务业普遍小而散、管理混乱;从业人员信息不透明,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协调雇主、中介机构、家政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建议,加紧制定并出台适应我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需求的家政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家政服务业立法,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制基础;政府部门尝试通过提供技术、资金、税收、场地等优惠政策,引入社会力量,培育、扶持一批有潜力的家政服务企业,逐步形成品牌和行业规范;建立健全行业自治组织,引导和支持行业组织开展自我管理、监督,通过行业自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的集中化运营模式就值得借鉴,但当前它服务覆盖范围还未延伸到县(市),相关部门应举一反三,尽快制定一套可复制可操作的运营模式,并加以推广。

  市人大代表、浙江金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英: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让家政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家政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迅速形成的新兴行业,它在扩大就业、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温州家政服务业尚处于发展阶段,仍有不少地方需要逐步完善。

  很多时候,人们直接将家政服务行业与“保姆”挂钩,主要原因是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来自偏远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培训,且流动性很大。

  我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家政服务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低端的保姆市场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对从业标准和职业规范进行全面完善,使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技能有质的提升;完善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拓展服务内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建立行业服务标准和投诉反馈(黑名单)机制,让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和价值观。

  市人大代表、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温小雷:

  提高家政服务人员在求职、工作过程中的获得感满足感

  据我了解,我市家政服务业人员属于外部输入,其中湖北籍从业人员占比较高。家政服务业有着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可以实现闲置劳动力转移,而且行业整体收入也处于较高水平。即便如此,本地市民也鲜见有主动参与的,赋闲在家也好过做一份“伺候人”的工作,这样的观念普遍存在。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岗位的社会认同感和定位,还有缺乏社保保障机制。大部分家政人员没有应有的社会保障,还存在超量劳动的现象,甚至面对雇主歧视不能反抗等情况,这些都影响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声誉。

  为此我建议,家政服务业人员推进职称(等级)评定机制,可以根据工作能力和技能划分档次,颁发相关证书,以此探索家政从业人员阶梯式薪酬指导制度;实行家庭服务市场年度考核制度,对年度考核优秀的从业人员进行宣传、表彰;通过高校设立专业课程或实训基地,树立良好的家政从业人员工作形象和社会地位;通过财政补贴补助、市场资本引入等方式,给予家政服务人员适当的帮扶,提高他们在求职、工作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陈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