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双十一”被AI接管了吗?

温州晚报2025-11-06 09:40

  在淘宝搜索里输入“lookie”或“试衣” 就进入这个试穿界面

  网友分享“双十一”AI购物省钱攻略

  AI试衣

  温州网讯 又是一年“双十一”,这个全民关注的电商大促,今年又有了新变数。

  当天猫喊出“首个AI全面落地双11”,京东力推“技术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大促”,这场全民狂欢从“拼手速”“算满减”的老战场,切换到“AI赋能”的新赛道。

  有人靠AI解锁高效购物,有人却遭遇“AI杀熟”“假图陷阱”,这场技术盛宴里,惊喜与“坑”一路并行。

  AI“上岗”金牌销售 帮你“隔空试衣”

  如今,“AI凑单”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双十一期间,让DeepSeek帮你理性消费、让GPT制定购物清单、让豆包精准找券……解出“‘双十一’最佳优惠方案”的“奥数题”,俨然成了AI助手们的年度KPI。

  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AI省钱秘诀”:有人整理出高复用的指令模板,还有人分享“AI算错差价,平台主动赔付”的经历——一场全民参与的“AI省钱大赛”正热闹上演。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AI助手交出的“计算作业”还被网友拿来对比打分。一位博主测评后称:DeepSeek思路比豆包更清晰,便于理解,情绪价值也比豆包高,而豆包算错了还“嘴硬”。

  除了凑单,AI比价工具也在默默守护消费者的“钱包”:“圈选识图”0.4秒内精准识别商品,并横向比价15家平台,生怕你多花一分冤枉钱;“价格走势查询”则直接亮出180天价格曲线,让“先涨价再降价”的套路无所遁形。

  AI也藏“坑” 一键生成“照骗陷阱”

  不过,AI带来的不只是便利,还有让人防不胜防的“暗箭”。

  11月5日,“买山姆会员不是来看AI图的”一词登上微博热搜。起因是山姆App在最近一次更新中,将原本清晰真实的商品实拍图替换为过度美化、细节失真的AI合成图,甚至连关键的配料表也被打码遮挡。此举迅速引发用户强烈不满,山姆随后紧急回应,承诺恢复使用真实图片。

  事实上,这种做法已非孤例。不久前,知名零食品牌良品铺子给“四粒红花生”拍宣传图,竟将长在地里的花生“挂”上树枝,闹了个大笑话。良品铺子对此回应称,系在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中错误使用了由AI生成的图片素材所致。

  在服装领域,问题同样突出。不少商家使用AI批量生成商品图,结果“要细节没细节,清一色单角度展示”,颜色、剪裁与实物存在明显偏差,更不乏手指扭曲、比例失调等典型AI“幻觉”痕迹。更有甚者,直接伪造“买家秀”:画面精致到毫无生活气息,衣物褶皱、皮肤瑕疵全被修得一干二净,清一色“绝美上身”“无限回购”。这些高度同质化的“人造好评”,让消费者真假难辨,稍有不慎便落入“照骗陷阱”。

  好在,监管已跟进。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于近期正式实施,明确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必须“亮明身份”,不得隐瞒其合成属性。

  然而,风险远不止于“假图”,还有算法“杀熟”和隐私泄露等问题。刚生完孩子的刘女士,只在社交媒体上跟AI助手咨询过一次婴幼儿奶粉,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手机里的购物软件全在推母婴用品,“连我家宝宝的月龄都像被猜透了,感觉自己被AI‘监视’了。”还有人担心,AI试衣收集的身高、体重、体型数据,也会被泄露或滥用。

  业内人士呼吁,当AI从“贴心帮手”转变为“隐形推手”甚至“数据猎手”,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迫切呼唤更透明的算法机制、更严格的监管框架,以及对用户隐私与公平权益更坚实的保障。  

  打开购物App,AI早不是藏在后台的“小透明”,而是冲在前线的“全能选手”,把消费和经营的麻烦事一一化解。

  “以前买衣服,一项项对比尺码,买回来不合身还得退,今年有了‘AI试衣’直接帮我省了大半天工夫!”市民王悦悦点开手机里的数字分身,语气里满是惊喜。

  如今,她只需在淘宝的频道里搜索“lookie”或“试衣” 就可以进入小程序,上传一张全身照,系统便生成高度还原其身材比例的虚拟形象,选择程序里的服饰即可“试穿”。“3分钟试完8件风衣,办公室通勤风、周末休闲风一键切换,连我溜肩的小细节都考虑进去了——比很多实体店导购还懂我。”最终收到的外套合身又满意,让她彻底爱上了这种购物方式。

  今年“双十一”,AI导购类产品“卷疯了”,淘宝天猫平台推出“AI万能搜”“AI帮我挑”“AI清单”等6款应用;京东推出京言AI导购助手,同时开放了50款AI工具,融入推荐、客服、直播等各个环节。

  在运营端,AI大显身手。瓯海区大象城商贸中心的服装店主芳芳,往年“双十一”备货到凌晨,却总逃不过“爆款断码、滞销款压仓”的命运。

  今年启用AI试衣后,消费者的试穿数据实时传到后台:短款羽绒服试穿率是长款的3倍。她立刻调整备货比例,光这一项就减少40%滞销风险。

  有关数据显示,京东数字人JoyStreamer给3.5万家品牌直播带货,狂揽7亿元GMV,相当于多了个“24小时不休息的金牌销售”;天猫“AI美工”月产2亿张图、500万个视频,让商品点击率涨20%;AI客服“店小蜜5.0”更狠,帮商家们每天省2000万元成本。

  AI“抄底”“双十一” 凑单不再烧脑

  “满200减30、店铺券叠加官方立减、跨店满减还分时段生效……”往年“双十一”,市民王女士盯着购物车里十几件商品,一边翻优惠规则,一边抱着计算器算到头晕眼花。“不是差几十块用不上满减,就是为了凑单硬塞一堆根本用不上的‘鸡肋’,最后钱没省多少,家里却堆满了闲置物品。”

  今年,她换了个思路——把商品清单、各类优惠券规则,以及“尽量少买多余东西”的核心诉求,一股脑儿“投喂”给AI。

  不到几分钟,AI就生成了一份清晰的凑单方案:3件衣服一组、2件日用品一组,分别匹配最优优惠券,甚至连最佳付款时间都贴心标注。“照着方案下单,比我自己算的省了180多元,一件多余的东西都没买!”她把截图晒到社交平台,立刻引来一堆网友求“AI指令模板”。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你的“双十一”被AI接管了吗?

  记者 许雅晶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