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中共赴美好

温州日报2025-11-06 08:09

  温州网讯 一座城市的“生长”,会是什么模样?

  是导航地图上,“最佳路线”不断缩短的通行时长;

  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里,指尖轻按“8楼”的从容;

  是闲置空间变身口袋公园,坐下就能拥抱的绿意……

  这是属于温州的“城”长,它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向上拔节,更是民生福祉的向下扎根。

  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再度召开,当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放到温州召开,“城市”正从发展背景走到聚光灯下,成为牵动全局、全民关切的热词。

  历史,留给温州“别是一乾坤”的千年风韵;时代,赋予温州“现代化人民城市”的使命责任。这座以“敢为人先”闻名的城市,过去一年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城市第28位、排名提升2位,常住人口新增9.1万人、达到985.2万人,向万亿级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迈进一大步。近日交出了一份经济报表,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7414.4亿元,同比增长6.1%。

  区域发展图谱背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温州,正以声势浩大的“强城行动”,推动一场深刻的城市能级跃升,高水平推进“五城三园”建设,向着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阔步迈进。

  耳畔重闻瓯江潮起拍打千年岸线的回响,那不只是浪涛翻涌的轻吟,更是这座“人民城市”向阳生长的温柔絮语。

  以更新破局

  为城市“创”出新价值

  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在温州,这份特质尤为鲜明。

  受限于“七山二水一分田”,这片孕育了“温州模式”的土地,面临昔日增长极功能滞后、空间失衡、颜值掉队等困境。

  一场聚焦“产、城、人”融合的城市更新,成为温州破局之关键。向存量要空间、向转型谋发展,一幅幅图景印证这场系统性变革的深层力量:

  空间腾挪是突破点——

  历经腾笼换鸟,中国(温州)数安港通过清退“低小散”落后产能,从老旧工业区蜕变拓展为数安大厦、数字经济大厦等九大板块。现已落地17个国家级试点、18个国家级数据实验室和创新基地,从无到有集聚生态企业885家,成为全国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

  向东而望,“一港五谷”战略性新兴平台之一的国际云软件谷,告别过去以传统贸易为主的“流量驱动”模式,升级迭代为集聚31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生态。

  窥一斑而知全豹。温州以获批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推动旧村城中村、旧市场改造,腾出大量建设用地空间。试点启动以来,已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3万亩,三年来建成孵化空间889万平方米。

  当前,伴随创新温州建设的全域铺开,大孵化集群建设正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大格局。在这片镌刻“创新”基因的热土上,以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为重点区域的创新雨林破土而生,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向外释放着创新活力。

  以人为本是落脚点——

  金丽温高速娄桥高架下方,鸿博瓯海体育公园悄然落成。依托8万平方米桥下空间,温州实施“清拆腾用”整治,清运1200余吨工业垃圾、修复相当于11个标准足球场的生态面积,将闲置荒地转化为省级全民健身中心。

  “这里动静分区、步道环绕,几乎每天都满场。”市民应先生经常约上好友,步行来锻炼。

  如今行走在温州的老城区,目之所及皆是“小确幸”——曾经闲置的桥下空间、金角银边,化身成248处口袋公园、326处体育健身设施;布满岁月痕迹的东屿电厂也焕新为网红打卡地,成为青少年触摸工业历史的研学实景教材。

  今年6月,温州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名单,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

  这场与城共生的旅程,将载着更多期许接续前行。

  以历史为脉

  让古城“活”出新姿态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承载千年时光延伸向远方。漫步平阳坡南历史文化街区,古城楼、古学宫、古驿道错落其间,像要将每一位游客都吸引进这浸满历史底蕴的烟火温情里。

  这是浙南地区原貌保护最为完好的历史文化长街,不久前上榜全省特色商业街区培育名单。今年国庆假期,坡南古街开街首日接待游客约5.5万人次,同比增长10%,“浙南古驿第一街”再度刷爆朋友圈。

  一砖一瓦、一墙一隅,千年历史钩沉,为这座城市撑起温柔又坚韧的内核。

  秉持“整体保护、最小干预”理念,温州将这份历史馈赠融进城市建设,量身编制千年斗城、朔门古港遗址等系列保护规划,打造五马街、墨池坊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江心屿、松台山等历史地标,探索出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发展路径。

  眼下,这份对历史的珍视再添鲜活注脚——

  城区里,华盖里街区携着黛瓦白墙的古雅风貌开门迎客,吸引游客巡街品味南戏韵味。截至目前,温州已通过改造提升,让286处历史建筑重焕生机。

  海岛上,洞头半屏山海洋省级旅游度假区热力全开。作为洞头“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一环,该度假区依托珑头湾度假小镇、东沙不夜港、韭菜岙沙滩等开发项目,正全力打造一座集海洋度假、文化体验、运动康养于一体的海岛旅居胜地。

  当文化传承交融时代精神,当共性内涵浸润城市品格,一座“内外兼修”的魅力之城渐显风华。

  遥望东海之滨,“强城行动”主战场——瓯江新城加速崛起,拥江面海打造国际范、时尚感与文化韵并蓄的“城市新封面”,引领温州从“滨江时代”跨入“湾区时代”。

  如一颗璀璨明珠,滨江活力区点亮了城市繁华。从环境、居住、业态入手,这里环绕着上陡门浦、杨府山、桃花岛三大公园,打造K11、万象城、金融广场三大商圈,并坐拥绿轴和瓯江沿线绿廊,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沿途的瓯江防洪堤上,1.8公里的月光经济带亦焕发活力。每当华灯初上,这里便人头攒动,让核心区域既有颜值又有温度。

  以民生为向

  为百姓“绘”出新期盼

  常说城市“三分建、七分治”,其深层价值不止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外在繁华,更在于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便利与舒适。

  走进新田园社区,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处面积仅0.5平方公里、居住有近2万名居民的老旧小区,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雕琢,已从“老房子”蜕变成舒心的“好房子”——不仅有串联菜场、学校等9处设施的“口袋公园”,还建有集30项高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透过新田园社区这扇“窗”,更多幸福绽放在群众脸上。“老房子一遇雨天就漏水,改造后焕然一新,房子价值也跟着上涨。”乐清市盐盆街道居民徐飞义住上好房子后欣喜不已。

  如今,温州不仅让12个新建住宅成为省级“好房子”试点,还全域推进污水零直排、消防通道改造、电瓶车充电桩建设和老旧电梯更新。去年1984台更新电梯全部投用,今年申报通过的1500台也全面开工。

  “人民城市为人民”,在走好有温度和质感的城市品质提升之路时,如何让温州成为心生向往、情感归属、梦想成真的幸福之城?

  答案,就藏在精管善治的每一处细节里。

  “智慧城管”的诞生,让城市治理方式,变得更加聪明、更显韧性。该系统由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而成,能对城市部件与各类事件进行三维立体式采集、巡查与检测,如同为城市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智治”的触角更向天际延伸。在瑞安,“综合飞一次”无人机Ai巡查模式突破地面限制,可支持跨乡镇协同作业,智能识别19类问题,效率达人工8倍。

  城市韧性,也在市政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中新添了底气。作为全国首个“镇改市”的新型城镇化改革样板,龙港首夺治水“大禹鼎”。这份荣誉背后,是在七大片区实施“污水零直排”,让农污改造社区覆盖率100%、水质达标率95%,并完成4条河道黑臭水体治理。

  “希望未来的温州,是一座让年轻人既能逐梦又能安身的城市。”一位在杭州创业的温州小伙乐道每次回温都能感受到家乡变化,“就像杭温高铁拉近时空距离,期待家乡持续推动城市能级品质双提升,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找到更多归属感、幸福感。”

  时光奔涌向前,承载千年瓯越文明的温州将继续成长,用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温馨温暖温情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新篇章。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产城人”融合共生,“强城行动”为温州发展蓄势

  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中共赴美好

  记者 叶凝碧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