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两会”好声音 听听代表委员们说了啥?

温州网2023-02-10 09:29

  温州网讯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中之重。连日来,围绕经济、人才、就医等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多角度、多维度积极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 冯定献

  精准助企纾困 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温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助企纾困行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环境。“全力拼经济”是今年工作的主题词,也是企业家最关心的事。省委、市委部署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释放出亲商安商的强烈信号,让企业家深受鼓舞、倍添信心。

  乡镇(街道)处于服务企业发展的“最近一环”,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米”。市、县出台的各类助企惠企政策,能不能不打折扣、切实有力地落地到企业,尤其考验基层能不能“吃透”政策精神、“熟透”企业所需,实现精准安商。因此,我建议,要聚焦服务企业,把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送到企业“急需处”;聚焦办事方便,把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送到企业“家门口”;聚焦法治良好,把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送到企业“心坎上”。

  市人大代表 郑晓群

  加快引育专精特新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可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此,我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完善梯队培育体系,建立专门培育库及数据平台,加大要素保障,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基金,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

  其次是引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在引进大企业、头部企业同时,加大引进创新性强、带动性强的专精特新企业。聚焦我市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按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特点和现状,设定不同培育指标。

  另外要激活创新资源,健全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坚持“小而优”“小而美”的发展策略;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与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持续提升研发水平和能力。

  市政协委员 陈林钢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人才驱动,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我市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要把高技能人才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动员多方社会资源参与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来。要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政府应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和激励制度;深入推进企校合作、产教融合,鼓励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还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宣传表彰激励力度。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后要优化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在薪资福利、专项补助、成果奖励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并在住房优惠、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给予高技能人才相应政策保障。

  市政协委员 南品仁

  以“侨”架“桥”助力温州高质量发展

  如今,温籍侨胞、归侨侨眷、海外温籍侨团,构建起内外互动、联接世界的温侨网络,成为“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温州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关键时刻,我建议以“侨”架“桥”,将侨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叠加政策效应强化支撑,用好用足用活政策红利,对华商华侨回国生活、创业创新予以保障,充分利用华侨在国内和海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发挥载体作用加强合作,积极为温州企业对接RCEP国家和欧洲国家加强合作、走向海外、开拓国际市场牵线搭桥。加大引智力度集聚人才,力促项目回归、智力回归。整合资源要素做大海外仓,强化进出口企业与海外仓网络的全面衔接。提升服务能力赢取侨心,推动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市人大代表 洪若愚

  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强化惠民安民,社会民生事业得到新加强,我市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这次大会我想呼吁,要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当大多数人享受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时,部分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处于“掉队状态”。生活中一系列需要智能终端的操作,让老年人有手足无措之感。因高龄而存在的“数字”鸿沟,不仅在于技术层面,还包括老年人的心态与观念问题。不能忽视老年人的实际困难,以“一刀切”的简单思维来发展数字化公共服务。要从建立包容的公共服务环境角度,消除部分老年人的“数字”焦虑,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市人大代表 林白茹

  区域协调发展加速共同富裕

  政府工作报告对共同富裕、区域协调特别重视,这也是永嘉未来努力的重点。永嘉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首先产业要提质增效。永嘉传统的泵阀、鞋服等产业,需要更好地提升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要和互联网结合,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加工,提升服务,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永嘉有非常好的自然环境,今后要把研学、旅游等进行深度融合,把楠溪江向全球推广;其次,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发展要强调同质化——质量均等,包括医疗教育产品等;还要以城带乡,永嘉山区和沿江发展差别非常大,今后需要通过城镇优势,比如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来帮助乡村更好发展。

  市人大代表 贾焕翔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温州有悠久经商历史,诚实守信是温商精神的重要内容,“信用经济”是温州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支撑。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帮助企业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企业敢干、群众敢创新。因此我建议发挥我市作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制度优势,结合今年省委提出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要求,推动《温州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工作,通过地方信用立法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建设全方位征信、全领域用信、全社会守信的社会信用体系。

  市人大代表 吴建胜

  建立预制菜公示告知制度

  三年疫情过去,我市经济复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预制菜作为未来超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我市紧抓机遇,把加快支持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新引擎写入市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率先实施了《温州预制菜团体标准》,在完善机制层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预制菜行业也存在消费市场不公开不透明等现象。根据中国消协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却没有告知消费者的相关投诉位居前列,不仅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制约了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我认为我市应率先建立预制菜告知公示制度,规范餐饮企业、网络平台依法公开透明使用预制菜,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

  市政协委员 陈益平

  加快推进儿童感染医疗保障

  温州有二百多万儿童,儿童相对免疫力低下,是各种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后疫情时代将可能出现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涉及公共卫生事件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市儿童传染病防控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唯一设有儿童感染科的温医大附二院育英儿童医院的硬件设施远不能满足儿童传染病防控要求,儿童感染楼建设已成为温州人民亟需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建议加快推进温医大儿童医院感染楼建设,该项目将作为儿童医疗基础设施的有力保障,也是儿童友好城市核心医疗支撑、造福浙南地区广大儿童的重要民生工程。

  市政协委员 颜石磊

  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活力

  近年来,由于对经济大环境的顾虑,温州部分企业采取了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复苏经济活力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要促进政企一心,提高生产经营可控性。尽可能减少疫情管控、节能限电、环保等要求对企业日常生产的不确定影响。同时,要助推银政企联动,实现福利落地。地方政府可根据企业纳税规模、行业特性等细分方式制定目标清单,联动相关金融机构,打通助企政策、金融产品与企业间的最后一公里。还要减税降费,提振民众消费信心。通过政策干预或补贴降低商贸服企业经营成本,以消费券打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群众消费意愿。最后,还要加强科普,正确宣导金融知识。帮助民营企业和民众理性认识市场趋势,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减少不必要的忧虑,与市场一同成长。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代表委员说

  金朝丹 黄荣杰 金瑞雅 章栩 整理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