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乐清市城东街道的浙江宝龙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着赶制产品订单。 刘伟 蔡宽元 摄
凯迪仕公司饶大化师傅正在精心雕刻智能锁模具。 赵子方 摄
温州网讯 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为主,简单模仿、创新不足,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已经成为产业经济迈向中高端的明显短板。
新近出台的《温州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要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施隐形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省隐形冠军培育示范城市,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深耕细分市场
隐形冠军风生水起
薄薄的钢带从流水线的起点出发,光是清洗就要经历18道工序,才能成功“晋升”为一枚针管。而在流水线的最末端,“铁面无私”的高频摄像头严阵以待,对已列排的针管进行巨细靡遗的全自动扫描检验,一旦发现不合规格,马上剔除。
小小的不锈钢针管,最小外径仅0.18毫米,最小内径仅0.1毫米,最短13毫米,却曾被外企垄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连用来制作针管的不锈钢管,也没有一家国内企业有能力生产。贝普医疗公司不断刷新着外来参观者对温州民营企业的认识。
像贝普科技一样专注于细分行业、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瞪羚型”企业正逐渐成长为温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仅去年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91家,累计达10020家,创历史新高。同时,有“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70家,总量居全省第一;省级“隐形冠军”30家,总量居全省第二,并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它们各领各风骚成为温州经济的重要生力军。
“得益于传统产业几十年积累的产业制造优势和块状经济特色,为隐形冠军企业的培育和脱颖而出提供得天独厚的产业土壤。”长期关注温州经济的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表示,面对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深耕实业的匠心精神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很多企业抛弃大而全的发展思路,转而瞄准细分领域,最终成为无法被替代的全球供应链中的一环。
技术红利溢出
以大促小协同发展
当前,资金和技术,仍是不少中小微企业在目前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相较于融资难题解决,技术升级更需要民营中小微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不断涌现的隐形冠军企业通过技术溢出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实现协同发展,把温州的产业调整推向新的高度。
协同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作为锂电池的龙头企业,瑞浦在开建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同时,预留约1000亩用于建设上下游配套产业园。通过龙头企业达到产业集聚实现共同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园区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亿元,年税收约18亿元。
以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全产业转型升级,更多体现在温州产业规划中。
作为我市五大传统制造业,汽车整车制造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每辆汽车大概有上万个零部件,每个企业都有几百家一级供应商及上千家的二三级供应商。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在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这两大新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蓝图中,以威马为龙头,温州沿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和瑞安等地,对新能源网联汽车产业进行带状布局。在产业链上,上游以福达合金、宏丰合金等为主导,发展汽车新材料应用;中游以瑞明汽车发动机系统研发联盟等为代表,发展汽车动力系统;下游以瓯江口威马、浙南中电、瑞安马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为龙头,发展整车制造。
强化政策赋能
厚植培育做大做强
“隐形冠军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朱长丰看来,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以外,政策环境也非常重要,好政策提升了城市的创新能力,也为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赋能。
位于永嘉的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大亚电器集团投资建设的高端装备智造项目,总投资3.07亿元,创新“极简极速”审批,实现当年拿地、当年竣工。“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最大程度发挥企业能动性和创造性。”亚太公司负责人对今年争创隐形冠军企业信心满满。
当前我市拿出21条“真金白银”政策激励企业,对由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升级为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的,给予50万元财政资金奖励。优化“亩均论英雄”评价办法,对列为A档的省级“隐形冠军”企业,按实际评定结果上升一档扶持,优先给予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支持
动态培育“隐形冠军”,温州建设综合管理培育库,对入库企业的产品、产值、税收、用地、能耗、安全、环保等信息进行定期综合管理、监测分析。同时,强化考核督查。正向引导和倒逼落实之下,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渐次涌现。浙江首想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贝良风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均超六成。
按照规划,今年我市将新增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2家,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到2023年,力争新增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0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20家以上。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