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密:莒溪大峡谷里竟藏着这么多“宝贝”

2018-08-01 08:18

  温州网讯 这里有《温州植物志》中没有记载的大柱霉草、多枝霉草,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豹猫、有濒危植物福建柏……这些在全国都难得一见的动植物都出现在苍南莒溪。莒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考察队经过一年多时间走遍了保护区2万多亩地,发现了1468种植物、24种两栖类等动植物,拍摄了视频、照片等资料达两万多份。昨日,记者采访了考察队负责人张芬耀,他表示,莒溪保护区物种之所以如此丰富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保护较好,地形地貌复杂,人迹罕至。

  不起眼的砍柴刀,是最不能缺的装备

  苍南莒溪自然保护区(拟建)为建设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查了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2017年7月,由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动植物团队牵头,苍南县林业局、中国计量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组成了考察团进行调查。

  考察队负责人张芬耀告诉记者,来莒溪调查过的队员30多名,都是经过挑选的,基本都有野外生存能力,而且要求平衡力一定要好。张芬耀说,队伍基本由他带,除了考察人员之外,有具备二三十年野外求生经历的师傅,还有莒溪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为向导,每次外出都是十几人的团队。

  除了人员配备,装备也因环境不同有所变化,必备的有饮用水、食物、相机、皮尺、记录仪等。另外,夏季时,考察团人员都会身着速干衣,由于夏季常遇雷阵雨,调查过程中经常淋湿,躲了雨再继续调查,常常身上是干了湿,湿了再干。此外,调查不同门类所用的装备都不一样,比如说观察鸟类用望远镜,记录青蛙基本在夜晚则需要头灯照明。

  而最不能缺的装备则是日常里不起眼的砍柴刀。“我们走的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野草都有半米高,道路基本都是自己砍出来的。”张芬耀说,一年时间,他们走遍了整个保护区,常常登上海拔1200米的九峰山观察环境,有时候要跳过一个个岩石穿过急流走向对岸。每天短途要走好几公里,长途要走上二三十公里。

  五步蛇摆出攻势,考察队员淡定地过去

  由于动植物门类不同,调查时间也有不同。蛙类最好的调查时间是春末夏初、冬候鸟得冬天来看、夏初可观察鸟类繁衍。为了更好捕捉到动物身影,半年前,考察团在野外布置了100台红外触发相机,来观察、记录动物。

  “只要有动物接触了红外线,就会触发相机,可拍摄到1~3张照片,10秒的视频。”张芬耀提到,6月份在回收相机时,其中两台相机记录下豹猫的身影。豹猫是昼伏夜行的动物,莒溪民间流传着豹猫的说法,这次被红外相机拍下,可以证明莒溪的确存在这一物种,而且在考察中也发现了一些豹猫的粪便,可以确定保护区有一定数量分布。

  除了依靠红外触发相机之外,考察团还要依靠两条腿去记录。张芬耀提到,在调查蛙类的时候,他们经常要夜间深入峡谷腹地,晚上8点多出发,第二天早上回来。而这一晚上,除了青蛙之外,见到最多的就是蛇。“一个晚上能碰到好几条。”张芬耀说,碰到蛇是见怪不怪了,大家会先观察下是什么品种,叫出它的名字,如果它造型摆得好,就会给它拍几张照片;造型不好的,就直接忽略掉。

  “只要你没有踩到它,蛇基本不会攻击人的。”张芬耀回忆,他们在山上有次碰到一条五步蛇(学名尖吻蝮),民间说法是被咬后走上五步就会中毒而亡。这条蛇就候在路边,已经摆出攻击姿态,当时离它最近的队员与它相隔半米远距离,但大家都很淡定,一个个慢慢走过去,在抵达安全距离之后,还给它拍了照。

  蛙类共经过3次的调查与考察,在莒溪发现21种青蛙。其中有神奇的超声波青蛙——凹耳蛙;虫鸣声的青蛙——福建掌突蟾;在树上产卵的青蛙——大树蛙等等。

  在悬崖峭壁上发现国宝植物福建柏

  7月11日,考察团开展蕨类调查。在出发时,张芬耀就跟同伴说,莒溪直坑村这边的生态环境、水质环境与景宁县很像,可能会发现霉草科植物。不出他所料,在莒溪直坑村的竹林中,果然发现《温州植物志》中没有记载的大柱霉草。

  张芬耀说,他曾于2014年在景宁县发现过该种植物,当时也是浙江省第一次发现霉草科植物。据初步调查,苍南分布点种群数量不到200株,资源十分稀少,亟待保护。

  “虽然说当时有预感,但还是费了一番功夫的。”张芬耀提到,大柱霉草果实像迷你版的“杨梅”,直径不到4毫米,很小很小,基本贴到地面上才能发现,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去。

  张芬耀表示,莒溪保护区物种之所以如此丰富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保护较好,生态群落复杂多样,原始次生林保存相对完好。而且莒溪地形地貌复杂,人迹罕至。莒溪地处浙江最南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很多华南区系(或热带植物区系)的植物可以适应该地的自然环境,比如桫椤、粗齿桫椤、金毛狗等,莒溪是这些物种分布的边缘,再往北就不适宜一些热带物种生存了。

  7月25日,考察队员在苍南县林场莒溪林区主任陈槟的带领下,对黄土岭至直坑等区域进行补充考察。考察中,陈槟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淡红色植物,与之前发现的大柱霉草很像,考察团进行观察并拍摄,发现了多枝霉草。

  除了依靠观察生态环境来找植物之外,考察队还常常会听山里老人讲故事。苍南县林场退休职工老刘就曾向科考队员描述了一种生长于高山崖壁上的神秘植物,因它的叶背面银白色,当地人叫“银杉”。为了寻找该神秘植物,考察队员多次前往莒溪通天洞附近的崖壁上寻找,终于在通天洞对面的崖壁上找到了6株“银杉”。“银杉”其实是国宝植物福建柏,为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1999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虽然现在鸟类、鱼类、两栖类的调查已经基本结束,但是植物类的调查还将继续,考察队预计8月中旬再来莒溪进行进一步调查。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傅芳芳/文 韩驰/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