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牙“氟”利社公益项目走进四川壤塘 在雪域高原种下健康的微笑

温州日报2025-10-28 08:57

  温州网讯 10月的壤塘,风带着寒意,空气稀薄得几乎能听见心跳。

  这座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县城,正在迎来一场与牙齿有关的“守护战”。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6名医生,跨越2000多公里,带着“童牙‘氟’利社”公益项目,抵达这片雪域高原。他们带来的,不只是涂氟剂、口镜和探针,更是一种“防病先于治病”的健康理念——像一粒种子,被小心地埋进孩子们的心里。

  壤塘县城关小学的临时检查室里,几张课桌拼在一起,变成了简易诊台。7岁的扎西坐在小板凳上,张着嘴,眼神有些紧张。汪敏医生戴着头灯,轻轻拨开他的嘴唇——牙齿几乎被蛀蚀成了黑褐色的残根,那几颗刚刚萌出的“六龄牙”,也已被龋齿侵蚀。

  “才7岁,满口的牙没几颗是好的。”汪敏放下探针,轻声说。一旁正在调配涂氟材料的曾幽蕴医生接话:“很多孩子第一次见到牙医,不刷牙、不漱口是常态。” 这段对话,没有责备,更多的是心疼。

  在高原的偏远县城,定期看牙是一种奢望。孩子们对口腔健康的认知,几乎是一片空白。糖果、酥油茶、干粮,是他们每日的能量来源;牙刷和牙线,却常常被生活的艰难掩在一旁。

  下午,阳光透过云层,洒进教室。桌上整齐地摆着小瓶装的氟化物,医生们俯身,为一颗颗牙齿检查、清洁、涂抹。

  160多名学生,在笑声与好奇中排队等候。

  “你看,这样抹一层药,就能给牙齿穿上‘盔甲’。”志愿者齐学凯一边安抚,一边给孩子讲故事。那是他们最希望孩子们记住的一句话——防龋齿,并不复杂。

  涂氟,是国际公认的防龋手段。但在壤塘,它的意义更为深远。那一抹淡淡的药液,不只是对牙齿的保护,更是一种观念的种下:健康的笑容,需要被守护,也可以被教会。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补牙,而是补上认知的缺口。”温医大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潘乙怀这样总结这趟行程。

  四川壤塘,是“童牙‘氟’利社”的首个高原站。这个由温医大附属口腔医院、温州日报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聚焦3至12岁儿童,通过故事、游戏、互动课堂等形式,把口腔健康知识讲得“有趣又有用”。医生们与志愿者组成“皓齿精护师”团队,化身为讲故事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学会刷牙、漱口、护牙。

  “当一个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第一颗恒牙,那就意味着我们离健康高原又近了一步。”潘乙怀说。

  夕阳落在雪山背后,孩子们从教室里跑出来,嘴角还残留着涂氟后的微微亮泽。他们冲医生挥手,大声道谢,笑得毫无保留。

  在高原的寒风中,这些来自南方的医生明白,他们所做的事或许微小,却有力量。因为每一次微笑,都是高原上新生的光。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在雪域高原,种下健康的微笑

  童牙“氟”利社公益项目走进四川壤塘

  记者 庄越 通讯员 冯丹丹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