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瞰”温州园博园 一幅诗意园林画卷徐徐展开

温州日报2025-10-12 08:54

空中俯瞰建设中的温州园博园。苏巧将 蔡温瑞 摄

  温州网讯 塔吊林立间,温州园博园主场馆“山水中国馆”和地标性建筑“花园生活馆”轮廓初现;依山就势的各个城市展园雏形已显;耸立山头的郭公阁颇具伟岸之姿……从空中俯瞰,如诗如画的园林画卷正在温州城市西部徐徐展开。

  温州园博园选址瓯海区站西-仙湖区块,这里曾是一片荒地,加之老虎山周边的工业区、家庭作坊等外立面破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典型的城中村。但随着园博园的落地,一年多时间,这里将完成从“工业区”到“公园”的华丽转身。园博园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0公顷,总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共分4个标段建设,整个园区横跨瓯海区潘桥和郭溪两个街道,北园与南园通过跨线桥相连,形成有机整体。目前,园博园项目总体投资完成率已超80%。

  从空中看去,北园结合仙湖调蓄工程,园内“十二景”的骨架已清晰可辨。

  俯瞰山水中国馆,其双曲弧形钢桁架结构的屋面轮廓已然显现,场馆的钢屋面由1.2万个钢构件精准“聚合”而成。整个场馆造型如山似浪,层檐帆影,建筑屋顶设计模仿了自然山脉的曲线形态,与周围的堤岛、湖面、桥梁等景观元素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优雅静卧着的山水中国馆和馆外两棵原生百年古榕树相映成趣,树影婆娑,建筑静雅,共同诠释着园博会绿色、生态的深远内涵。

  位于老虎山上的郭公阁整体风貌以中国传统宋式古典楼阁为魂,但在月梁、屋脊等细部设计上,融入了鲜明的温州本土元素与工艺手法,极具瓯越文化特色。郭公阁方形的阁楼分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设计总高约35米,屋面将创新采用金属仿古筒瓦,兼顾传统美感与现代材料的轻便耐用。项目已于今年7月31日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目前已进入装饰阶段。

  空中视野下,国际展园、浙山浙水展园和省市城市展园塔吊林立,挖掘机忙碌作业,不同风格的展园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连接南北园的跨线桥犹如一条长龙卧在园内,尤其惹人注目。目前该工程的桩基、桥墩承台、钢立柱、钢箱梁等基础结构已全部完成,而“鸟构花架”的装饰造型更像是龙的鳞片,独特的造型和设计让跨线桥本身也成为园中一景。目前,其“鸟构花架”的完成率已达95%。

  飞越南园,地标建筑花园生活馆会牢牢吸引你的目光。这座建筑的理念来自“盛世之贝”,从空中看去,它犹如一枚优雅的贝壳,镶嵌于绿谷之中。建筑的核心是巨型双曲主拱,其拱顶高度超40米,底部跨径达30米,建筑外立面大量运用高透超白玻璃,配以浅色金属铝板,整体显得简洁大气、现代轻盈。目前该馆的三大核心拱结构已全部合龙完毕,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温室,集植物温室、多媒体展厅、儿童自然教育中心等功能于一体。

  在南园,一处曾经的废弃矿坑正在变身为悬崖剧场,结合崖壁,这里将形成数字灯光投影与声乐影音融合的露天绿色演绎空间。

  在悬崖剧场北面山顶的最高处,设有“温州之窗”观景台。这里是南区的最佳俯瞰点,不仅可以俯瞰整个园博园的全貌,还可以一睹温州南高铁新城的全景。

  从空中看去,无人机镜头下的园博园,已初显“诗画山海”的生态基底。明年园博会开幕时,这片土地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向世界展示温州“诗画山海”的独特魅力。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空中“瞰”温州园博园

  一幅诗意园林画卷徐徐展开

  记者 黄伟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