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项目与水景共生,旧厂改造让空间焕新!园博园建设有本“节约”账

温州日报2025-10-11 08:23

  温州网讯 近日,记者从温州园博会筹办工作指挥部获悉,仙湖调蓄工程的水工建设已全部完成,这一蜿蜒水系已贯通全园。园博园的整体水体景观正依托于此而建。

  仙湖调蓄工程是省“千项万亿”工程和浙江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重点项目,最初为提升温瑞平原西片防洪排涝能力而实施。该工程通过河道开挖29.2公顷、回填0.9公顷,新增水域面积28.3公顷,涉及河道总长5.6公里,新建护岸8.5公里。

  园博园将这一项“水利底盘”直接转化为园区景观的骨架。其中,北园的景观,正是借助清淤后的流动水系得以实现。目前,园博园正进行清淤工程,共涉及淤泥约51万方。郑州园设计团队负责人闫梦蝶在到访温州的第一天就注意到了这点:从郑州园所处的仙门山半山腰远望,仙门河蜿蜒流淌,为园区注入灵动之气。仙湖板块水网密布,宛如一只天然的“水系聚宝盆”。

  温州园博会筹办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水利+”的理念,既保证了防洪、调蓄等水利功能,又合理布局旅游开发,实现了“水利与园博”的共生。正因如此,本届园博会真正做到了“依水建园、园产融合”。在“山、水、林、田、湖”的自然格局中,园区得以实现“一堂一阁两馆十二景”的景观布局。

  水利建设让水脉畅通,旧厂改造则让空间重生。本届园博会的选址位于瓯海,横跨郭溪、潘桥两个街道。如果从卫星地图俯瞰,除开绿色的山体湖泊,最醒目的便是密布的大小厂房。

  如何把一片工业旧区转化为园博园核心地块?温州给出的答案是:节俭更新。

  本届园博会的创新之一,在于打破了“集中建园”的固有模式,让整个温州成为“没有围墙的展场”。在园博园北园东南侧,总占地242亩的“园博印象”正在崛起。它的前身是温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如今通过转型升级,正在成为集生态美景、产业多元、休闲体验与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文旅商融合项目。

  “拆掉只需一纸文书,保留则彰显着智慧与勇气。”园博会筹办工作瓯海区指挥部执行副指挥长林显斌说,老厂房、民居是温州印记的承载体,秉持“文化园博”的理念,团队尽量保留并活化这些老空间。他算了一笔账:若采用“推倒重来”方式,至少需投入10亿元建设费用,而通过“精改微提”盘活存量,不仅节省资金,建设周期也大大缩短,更重要的是让历史价值与现实功能实现统一。

  与“园博印象”一街之隔的“园博工坊”也走在转型路上。柏康眼镜、乐达金属等3家传统企业让出土地,4.6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完整保留,正通过局部改造提升,转型为数字产业孵化园。未来运营中,这里将引入皇冠假日旗下酒店,开发青年公寓、公益展览、特色零售等功能,探索产业升级与园区运营结合的新路径。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水利项目与水景共生 旧厂改造让空间焕新

  园博园建设有本“节约”账

  记者 潘圆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