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届浙江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中,温州市代表队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佳绩,其中30岁盲人钢琴师谢卓凡演奏的《喷泉》荣获器乐组二等奖,成为赛场上一抹动人的亮色。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瓯海区新桥街道的谢卓凡家,倾听这位从黑暗中走出的音乐追梦人的故事。
音乐让他听见了美好
因为有着先天性视网膜病变,谢卓凡出生时视力就不及常人,伴随着成长,视力更是越变越差。“刚上小学那会儿,他还只是看不清东西,到小学毕业时,他的眼睛就已经只剩下一点光感了。”说到此处,谢爸爸脸上难掩神伤之色。
让谢卓凡学习音乐,是谢爸爸和谢妈妈的主意。谢爸爸告诉记者:“我们给他报了电子琴兴趣班,本是想培养他一个兴趣爱好,没想到他真的喜欢上了,便一直坚持学了下来。”刚开始学习电子琴的时候,谢卓凡还是能模糊看到琴键的,但后来渐渐看不清了,不过因为每个琴键的位置早已记在了他的心中,这没有难倒他。
谢卓凡说:“音乐是我心中的光明,它让我相信,即使看不见世界,也能听见美好。”在他的卧室里摆放着一台老旧的电子钢琴,这是谢爸爸好多年前花了4000多元为他购置的,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少的钱。“既然他喜欢音乐,我们也想他继续在音乐里找‘快乐’。”谢爸爸笑着说。
有了这台电子钢琴后,谢卓凡一有空闲时间就练习。
天赋与毅力令人动容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鹿城区心灵馨残疾人艺术团团长林少洁听到了谢卓凡的琴声,一下子就被他的琴声吸引了。
“他弹得真的很不错了,而且他还是一位盲人,能有这样的成就,其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林少洁告诉记者,那次之后,她便邀请谢卓凡加入艺术团,同时还为他寻找了4名队友,其中两人也和谢卓凡一样是盲人,另外两人则是肢体障碍人士,“他们组合在一起,成立心灵馨乐队。”
林少洁说:“他学琴比常人辛苦百倍,乐谱对他来说只是模糊的影子,老师得逐字逐句唱谱,他再凭记忆反复练习。”为了帮助谢卓凡提升琴技,艺术团还专门为他找来了两位老师,每周为他安排一次公益课堂。
每次上课,家人会将谢卓凡送到家附近的公交站点,然后他自己乘坐公交车从瓯海区来到鹿城区学院东路的八音琴行附近公交站点,琴行老师到公交站点把他接到琴行开始练习。“这个过程足足持续了一年,他风雨无阻,没缺席过一堂课。”林少洁说,除了上课从不缺席外,来到艺术团参与乐队练习,谢卓凡也是从不缺席,“他和他的小伙伴都很珍惜练习的机会,也因为这份努力,他们也逐渐有了一些表演机会。”
乐队指挥马云凯老师评价道:“谢卓凡的记性惊人,一首曲子听几遍就能弹奏,这种天赋与毅力令人动容。”
成为赛场上一抹亮色
今年年初,经过瓯海区残联的推荐,谢卓凡代表瓯海区参加了温州市第十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凭借《喷泉》荣获器乐组一等奖,因此被选入温州市代表队,获得了由省残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浙江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的参赛资格。
四年一届的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不仅是一次特殊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生命力量与艺术魅力完美融合的生动体现。本届汇演以“艺术点亮生命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汇聚了全省11个地市近800名演职人员,以88个精彩节目诠释了生命的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视听盛宴。汇演邀请了省内外18位文艺界专家担任评委,评选出的优秀节目还将代表浙江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比拼。
赛前,在温州市残联、瓯海区残联、鹿城区心灵馨残疾人艺术团的共同帮助下,温州市文化馆为谢卓凡开启了公益音乐课堂,帮助其进行赛前加练。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温州市文化馆舞蹈干部俞彬被谢卓凡的学琴故事感动,自掏腰包为他送去了一台钢琴,助力他继续在音乐世界里勇敢追梦。
此次在浙江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奖,是谢卓凡音乐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他演奏的《喷泉》以灵动的旋律和深情的演绎打动了评委与观众,展现了视障群体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赛后,他坦言:“虽然看不见舞台,但我能感受到掌声的温度。音乐让我与世界对话,也让我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林少洁表示,艺术团成立10多年来,已培养多名残障艺术家,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传递自强不息的精神。未来,艺术团将继续为谢卓凡等残障艺术人才提供专业培训,助力他们走向更大舞台。
新闻+
日前,由省残联、教育厅、民政厅、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举办的第十届浙江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圆满结束。我市选送的8个参演节目全数获奖,以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登顶全省榜首,创历史最佳成绩。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盲人钢琴师谢卓凡以琴键为“眼”,奏响生命强音
即使看不见世界,也能听见美好
记者 陈培培
鹿城区心灵馨残疾人艺术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