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风给温州吹来什么?

温州网2024-06-04 09:46

安徽创新馆展示的低空复合飞行器,合肥近年正在大力发展低空产业。

合肥的骆岗公园内,大量的新场景应用在这里起步。

  温州网讯 合肥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近十年来,合肥的GDP从2014年的0.53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7万亿元,增长2.4倍,跻身“新一线城市”。始终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主引擎,不遗余力支持科技创新,是合肥快速崛起的关键所在。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已有、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数十个。目前,合肥还在高标准建设面积19.2平方公里的“未来大科学城”。

  聚焦科技引领,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目前合肥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六大千亿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崛起。全国50%的新能源叉车、20%的液晶显示屏、8.5%的新能源汽车、5%的光伏组件来自“合肥制造”。

  20年前,合肥还被很多人调侃为“大县城”,GDP在全国城市排名80开外。但在今天,这座城市不仅已经逆袭进入了“GDP万亿俱乐部”,还以极其硬核的科技创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科技之都”。

  从集成电路到量子科技、核聚变、新能源汽车乃至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但凡科创前沿高频出现的名字,几乎都可以在合肥找到相应产业乃至应用场景。这座“科里科气”的城市何以能凝聚如此之多的科创元素,并快速地推动其产业化?

  5月底,带着这些问题,长三角“新”探采访团记者走进合肥,探寻这里的“新新向荣”是如何炼就的。

  一场创新论坛,彰显“科创策源力”

  科大硅谷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近年来闻名全国的“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走进这个“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采访当天,记者适逢其会地参加了一场以“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坛。

  单晶垂直晶体管技术应用、智联网汽车、人形机器人、车机手机一体化……主题分享的议题都是新兴产业最前沿的应用,上台的嘉宾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到上市公司高管,有一半以上的嘉宾在自我介绍时都会说上一句“我是XX届的科大校友”。

  随着这场论坛的举行,国内知名的科技产业投资服务机构云岫资本在科大硅谷设立的云岫创新单元(该公司全球科创总部)正式开园,该园区也是科大硅谷所打造的36个精品创新单元之一。云岫资本品牌部负责人杨若临告诉记者,作为科大硅谷的首批“全球合伙人”,云岫资本入驻科大硅谷后,将充分发挥自身产业投行的生态位优势,深度链接中科大、投资机构以及科创领域的企业家,共同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A股上市公司宿迁联盛董事长、温商项瞻波便是云岫资本为科大硅谷引进的企业家资源之一。在当天的论坛上,他不仅与科大硅谷母基金等机构共同发起了该园区第一只总规模5亿元的硬科技产业基金,还受聘成为了该园区的首批创业导师。

  “过去我们做传统制造业都是抱着做长久的心态,早几个月或迟几个月投几乎没有差别,但今天追逐新领域、新技术却完全不一样,时间就是一切,可能过一年,你的好技术就被迭代了。”项瞻波分享了他从光稳定剂领域进入储能液流电池新领域的感受。他认为,创新元素高度集聚的科大硅谷,已经是目前国内最好的“追新地”之一。

  近些年合肥产业图谱的变迁,正是这句话极佳的注脚。从早期打造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到城市应急安全、智能终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至今天快速崛起、如火如荼的量子产业、空天信息、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重点新兴产业。而作为合肥科创的主要策源地,科大硅谷在一年多时间里,便实现了落地创新型企业1391家,集聚各类基金200多支,总规模超过2300亿元;拥有全市近43%的量子企业、50%的合成生物企业、55%的空天信息企业。

  一批新应用场景,让“未来产业”走进生活

  如此众多的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又是如何从实验室里的“硬核科技”“前沿技术”走进市场、走入人们的生活,进而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兴产业?合肥以场景应用创新为抓手,进行了全领域、全市域、全流程的场景创新。

  2022年5月,合肥成立了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面向全市的新兴产业,开展“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场景”的“双找”工作。

  “我们每个季度发布一次清单,为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大企业集团等业主方的各种智能化应用诉求‘张榜招贤’,也为本地各新兴领域中的优秀企业做能力背书。”合肥场景创新促进中心运营总监贺世节向记者出示了今年4月发布的最新场景清单手册,其中包括20个机会清单(应用诉求),如“骆岗公园人形机器人智能示范”“合肥交警无人机交通治理”等。另有30个能力清单,则展示当地科技企业的最新突破,如合肥高新区全芯智造技术有限公司的“新一代半导体制造计算光刻系统”,该能力被表述为“有效解决国内制造EDA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实现28nm、14nm国产替代……”

  从全市业主方收集各种场景应用诉求,经过专家论证后形成机会清单。据介绍,该中心成立两年以来,已收集了900多个应用诉求,最终形成了520多项机会清单,并促成了业主方与当地科创企业500余项合作,累计实现的订单金额超5亿元。

  贺世节认为,从两年的实践看,场景清单特别是机会清单的发布给合肥新兴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市场实践机会,极大加速了他们孵化成熟的进度,除了几家头部企业外,新兴领域的企业普遍都有估值不低,但研发重于营销、市场应用普遍不广等特征,以机会清单为指引,他们可以接触大量的业主单位,获得的应用机会实际上远远大于清单所列出的那些。

  “在今年发布的清单里,我发现了至少有七八个场景,都是我们企业可进行合作的方向。”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发现了他们所研发的量子点光谱传感器在合肥城市智能环保、数智化应用上有着不少机会,如今已快速着手在合肥设立技术中心。

  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等领域,合肥所推出的“应用机会”越来越丰富,正吸引了大量从业企业的关注。比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该市推出的测试道路已累计达到1096公里,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低速无人车等多个细分领域,已接入智能网联测试车辆170辆,新能源汽车数据11万辆。

  “新场景不仅激发了创新活力,更成为了合肥招商引资中的一项利器。”贺世节说。

  一股科创“新”风,赋能温州产业发展

  合肥所劲吹的“新风”,在肥温商们感受特别强烈。

  “我一定要带你转一圈,这些年合肥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从量子企业云集的合肥高新区量子大道到各种智能化运用让人目不暇接的骆岗公园,皖温商党工委书记、合肥温州商会会长陈建感慨着十多年来,自己见证了合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合肥的温商企业同样也在向新而行。陈建告诉记者,目前在合肥发展的温商企业主要涉足电气、机械制造、投资、贸易等传统产业,随着近些年合肥产业“新风”不断,在肥温商也纷纷加速转型升级、智能化改造的进程,目前很多会员已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合肥优越的创新生态不仅能推动在肥温商的转型发展,同样也能链接和赋能温州产业,为温州的强城行动提供助力。”陈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合肥温州商会积极对接中科大资源,目前已联系了十余家由中科大博士所主导的科创项目。这个月,商会将正式启动“中科大博士温州行”活动,为两地搭建起未来产业互动交流的桥梁。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合肥“新”风给温州吹来什么?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