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盛夏时节,我们来到位于洞头区北岙街道的海霞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闻名全国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诞生地,海霞精神从这里唱响全国,这里也是洞头列岛全境解放最后战役的主战场。时至今日,因为天然海景、渔家风情、艺术之美和闪闪红星,这里被旅友列为:去了还想去的地方。
村委会副主任杨相文告诉我们,海霞村原名桐桥村,由胜利岙、桐桥脚、桐桥、后寮、炮台五个自然村组成。据传,早年海霞村最大的自然村有一条用桐树搭设的桥,名桐桥,遂以桥得名。另有一种说法是这里无水更无桥,所以应写作“东峤”——东边山路很陡的地方。从村庄的地形和位置来看,“东峤”可能更接近本源,因为海霞村确实没有多少水。在村子里走一圈,除了远处的海,眼前的水就是1958年全村群众与驻岛某部六连共同挖掘的“军民友谊池”。
倚在栏杆上俯瞰“友谊池”,水草绿映下,池底红鱼摇曳。有着军民鱼水往事的叠加,这里也是海霞村一景。但在村委会的旧照片里,记者看到的友谊池却满是黑臭淤泥,几乎蔓延到数米高的路面上。
千百年来,渔民的石头屋自然“生长”,人们根据自己下海捕鱼、近海养殖和生儿育女的需要,在山上垒石造房。谈不上规划,彼此之间土路弯弯绕绕相连。每户在屋周围挖水槽排污,各家水槽连接大路水沟后入海。有了“友谊池”,就全部排到这里,再开闸入海。
全村排水沟裸露,蚊蝇滋生,村容村貌可想而知。村子交通不便、教育不便,年轻人大量外出谋生,石头屋渐渐少了新生的力量。
改变源于2003年。那一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观看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后,指示要大力弘扬海霞精神。也是那一年,全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桐桥村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千万工程”首批乡村,从截污、拆违、打扫庭院开始,石头屋村落“野蛮”生长的局面一天天改变。
2005年,桐桥村改名海霞村,主打海霞精神的红色旅游慢慢成为村民共识。从某种意义来说,这十几年来,海霞精神的弘扬和海霞村的发展互相成就。
村里大部分妇女都加入过女子民兵连,但凡征迁、拆违、修路等难啃的硬骨头,都从妇女开始做工作,她们觉悟高、看得远,容易做通全家人工作。从一家纪念馆拓展开来,村里有了各种以海霞命名的设施:海霞军事主题文化园、海霞青年营、海霞培训中心、海霞厨娘·共富工坊等等。每幢石头屋门楣上都挂着一颗五角星,连山体护栏上都缀满闪亮红星。
首批“浙江省最美村庄”“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在海霞村村委会墙上,72块荣誉牌还只是2020年以前的,最近三年的没找到地方挂。随着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先后成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霞精神成为浙江精神谱系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研学人群。“来了还想再来”,越来越多的人将海霞村的美景传播开去。
海霞村村支部书记郑华端干了30多年的村务工作,他经历过村民离村、常住人口减少,又看着像杨相文一样的年轻一代陆续回村,干事、创业。从前让他挠头的鸡啄米羊啃菜的邻里矛盾、父母养老的兄弟纠纷,随着村集体经济殷实,村民养老治病有保障,这些都不是事儿。车行屋前、花树围绕的虎皮屋,过去建造不过三五千元,如今价值六七十万元。赏心悦目的村居确实让生活更美好。
“以前我们住在村子里,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后来,我们开始觉得村子变得漂亮也很重要。现在,大伙儿觉得大海过得好不好,也不能不管。”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郑华端和村干部的关注点转向了蓝湾整治、退养涵养。
渔业网箱养殖从前是海霞村的主产业,总量占三盘港的三分之一。郑华端多年好友老许曾是温州市养殖示范户,全家生计就在230多口的网箱养殖。为了涵养海洋,为子孙后代多留些大黄鱼,郑华端提酒拎菜上门,解释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理念,讲述人海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包括三盘港海岸带生态修复在内的洞头蓝色海湾整治工程的实施,让渔民在花园式村庄之后,又看到了金色海岸、蓝色海洋、风情海岛的新面貌,保护美丽蓝湾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美国学者迪萨纳亚克说:人类进化之后就是爱美的,如果没有它们就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匮乏。海霞村也在一步步变美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产业,集聚了新的人气和活力,未来发展也有了更广的视野。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桐桥村到海霞村之变
记者 章会 潘圆 实习生 徐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