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池巷周宅名人辈出,音乐人捞仔也是周家后人,弘一法师赠给他外公一副对联

温州三十六坊2023-06-20 09:29

6月17日,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捞仔来到温州市区中山公园,他站在从周宅花园移来的老门台前,指着“千古觅来难得友;三人行处易寻师”对联说:“这是弘一法师当年写给我大外公周孟由的。”

弘一法师还给捞仔的外公周季材写过一副对联:“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题有“季材居士嘱”。这副对联现存于温州博物馆。

捞仔,本名吴立群,作为中国内地著名的音乐人,他为众多影视作品创作过主题曲或配乐,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题宣传曲《梦想指路》就是由他创作的。特别是他改编的乐清民歌《对鸟》和温州民谣《叮叮当》,在《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两部电视剧中熠熠生辉,成为不少温州人的乡愁记忆。

其实,捞仔的母亲就是温州人,当年他也是怀着浓浓的乡情,去创作这两首歌曲的。捞仔他在温州出生,也在温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高中的时候,他拜温籍歌手、流行歌坛常青树吴涤清为师学习吉他演奏,从此走上了音乐之路。

捞仔的母亲姓周,其祖上是温州的名门望族谢池周氏,捞仔的外祖父周季材与郑振铎是温州中学同学,曾任中国农民银行在温办事处负责人,在周家同辈中排行老四。

谢池周氏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最具代表性当属北宋“元丰九先生”之一周行己(1067-1125)晚清民国时期,谢池巷一带的周宅花园(又称涉园)是温州十大私家花园。到了捞仔的外祖父周季材这一辈,周宅中也走出了周孟由、周群铮、周守良、周季材等名人,在实业、金融、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很有影响力。

谢池周氏名人辈出

周宅花园,又称涉园或周宅大屋,旧址位于谢池巷和府学巷之间,与如园(今池上楼)一弄之隔,是近代温州十大私家花园之一。

近代,谢池巷周家在温州经营典当、钱庄和酱园等实业,家业殷实,房族众多,因此周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除了捞仔的外祖父周季材外,其同辈三位兄长周孟由、周群铮、周守良都颇有名望。

周孟由(1887-1958)是温州周宅当家长子,自号寒香。1910年毕业于杭州高等师范学校,后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读史地专业。曾追随孙中山先生谋求强国富民之路,为老同盟会会员。周孟由后因体弱提前回国,致力于实业救国,在温州开办了周氏钱庄,将周宅祠堂捐办为"民德小学"(解放后改称"府学巷小学"),又投资开办"温州普华医院"等。1919年拜普陀山著名高僧大德印光法师为师,得赐法名"师导",之后行善济世,成为温州城知名居士。

1923年纪念因弘出家于温州庆福寺合影

前排从左至右:周孟由、周群铮、陈祖经、郭志闳

后排从左至右:因弘和尚、寂山长老、弘一法师

周群铮,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皈依,法名师寿,与周孟由同为温州知名居士。

 

周守良

周守良(1892-1947)是我国银行界元老,曾就读北京大学商科,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弟子,蔡元培曾称赞他“居士仁心到鱼鸟,古人居教自诗书”。他还受梁启超赏识,书联教诲:“得意当为三日雨,问心可对十年灯”。

1919年,周守良毕业回温,曾与姜琦等组织新学会,创办《新学报》,传播新文化。同年末与徐寄庼等在温州发起设立瓯海银行,任董事。次年应黄群之邀,供职上海通易信托公司,不久被派送美国考察金融,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回国后参与筹设远东最大证券交易机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1928年后为中央银行业务局副局长。1933年改任邮政储金汇业局副局长,不久回央行原任。1937年3月中国实业银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陷落,周守良在汉口主持中央银行业务局工作。抗战时期,周守良在重庆任中国农民银行四联总办事处兼粮食部中国茶叶公司董事、粮食公司副董事长,并与傅汝霖以中国实业银行名义筹建重庆钢铁厂,以及与萧铮一起筹设华西垦殖公司,又与友人创强华轮船实业公司,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四明银行董事及中国国货银行监察等。

周守良为温州近代金融事业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交通银行温州支行、中国实业银行温州支行、中国农民银行在温设办事处等金融机构能顺利在温落地,都得益于周守良从中斡旋。1947年,56岁的周守良在上海病逝,灵柩运抵温州时,闻讯来码头护灵者“途为之塞”。

史料中关于周季材的记载

周季材,同济医专肄业后,曾任中国农民银行在温设办事处负责人。他和郑振铎是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同学。五四运动后,他曾参加进步组织“永嘉新学会”,以传播“新思潮、新文化”为宗旨,协助郑振铎创设救国讲演社,出版《救国讲演周刊》。

《救国讲演周刊》第二期(温州市图书馆藏)

谢池周氏与弘一法师的不解之缘

如今,周宅花园早已淹没于时代的烟尘里,但周宅原先的老门台经过修缮,搬迁至中山公园内,门前的这副对联也见证了弘一法师与谢池周家的不解之缘。

1921年弘一大师与周孟由等人合影

左二为周孟由,右二为弘一

周孟由是弘一法师来温的接引人。1920年夏季,弘一法师已经和周孟由相识,为周孟由之子出生书写楹联。经弘一的师兄弟吴建东介绍,周孟由得知弘一计划来温,于是和留日同学吴璧华一起出面接引。

1921年3月,弘一法师来温,周氏兄弟为他安排了驻锡庆福寺(城东积谷山下,临近谢池巷)。弘一在给侄子李圣章的信中他写道:“三月如温州,忽忽年余,诸事安适,倘无意外之阻障,将不他往”,打算以此为长期安住之所。

从府学巷这头看积谷山,弘一法师曾在山边这排房子驻锡12年

弘一法师在庆福寺掩关期间拒绝会客,但有一个人例外,便是周孟由。弘一大师与其一直保持联系,“常常晤谈”。

弘一法师“千古三人”七言联(温州衍园美术馆藏)

周宅老门台前那副“千古觅来难得友;三人行处易寻师”的对联是弘一法师入新城贝山闭关前赠书给周孟由的,联旁还写下六十字的长跋:“大慈定慧弘一法门演音为名山童子,书时童子出胎未满月”,“余将偕弘伞弘衍二兄入新城,贝山中掩关念佛当来或不可瞻其颜范,贻是以志纪念云耳”。弘一在跋语中婉言谢绝诸君延请的美意,委托周孟由广而告之,可见弘一当时对周孟由的信任。

弘一法师在温州时的费用由周群铮布施,他曾在给他人的书信中多次提及此事。在致刘质平的信中,弘一说:“朽人居瓯饭食之资,悉周群铮居士布施”;致李圣章信中也提到:“居此费用,周居士仍继续布施(前居温二年亦受其施),情不可却”。

一九二一年弘一楷书《即今·若觅》七言联(温州博物馆藏)

此外,弘一法师与周守良、周季材等皆有交往。如弘一法师致李圆净的信中云:“前存尊处之初版《五戒相经》(普通纸印),乞检出五十册。送至北京路通易信托公司内周守良居士收下,转交温州周孟由居士收。”而现存温州博物馆的弘一所书对联“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其上款就题有“季材居士嘱”。在弘一大师致孙选青的信中也曾提到:“闻季材居士云:鸿梁未能来温。甚以为念。”

弘一法师视温州为第二故乡,视庆福寺为第二常驻。但在温12年,他潜心修佛,常拒绝会客,与其有交往的温州人不过区区数十人,其中就有周孟由、周群铮、周守良、周季材四人,可见弘一大师与谢池周氏的渊源之深。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