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高颜值”“高智慧” 农贸市场的30年“变形记”

温州网2023-02-06 09:19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马路市场,脏乱差

上世纪末的农贸市场,设置了固定摊位,搭建了铁棚

现在的农贸市场干净整洁

  温州网讯 “脏乱差”曾是农贸市场的“代名词”,“踮着脚走路”成了人们逛市场时的一种“默契”。然而,现在的农贸市场不仅有了“高颜值”,还有了“高智慧”,即便穿着高跟鞋也能在市场里行动自如。

  小小农贸市场的“变形记”,折射出了温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明变迁。

  提质升级 “脏乱差”变身“高颜值”

  琳琅满目的鱼肉菜蛋,香气四溢的熟食摊点,摩肩接踵的买菜市民,此起彼伏的吆喝叫卖……在时代更迭中,农贸市场的千姿百态最终沉淀为城市发展的印记。

  市区松台农贸市场建于1983年,面积约5000平米,40年的时光里,它满载着一代又一代温州人的生活记忆。

  凌晨5时到市场,上午7时开始迎接第一批客人,上午12时结束早市,下午3时开始晚市……这是缪秀茶的日常,她的猪肉摊在松台农贸市场摆了30多年,原先是她父亲带着她和弟弟一起干,如今父亲已经退居幕后。作为资深经营户,她见证了农贸市场的变化。

  “现在农贸市场和过去的马路市场是没法比的。过去,别说是来买菜的客人,就是我们这些经营户,在市场走个路都要小心翼翼,因为地滑啊。”缪秀茶打趣道。缪秀茶一家是瑞安人,爷爷那辈就开始卖猪肉,“他是挑着担走街串巷吆喝着卖,到父亲这一辈才举家来了市区,在马路市场上摆了个摊位,算是‘定’了下来。”她回忆道,那时候,买菜和卖菜的人群散去,马路市场一片狼藉,路上随处可见扔掉的腐烂菜叶和水果,如遇上下雨天,更是恶臭连连。

  “脏乱差”,无疑是所有马路市场难解的通病。2000年,本报刊发《新型菜场落户“万岁里”》写道:“作为2000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之一——形象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万岁里农贸市场今天上午建成开业了,老城区马路菜市场将陆续退路入室。”其中提到,当时市区“有农贸市场25个,其中马路市场10个,棚顶市场6个,大多数集中在老城区。”这之后,温州几乎每年都把“菜市场”的事搬上市“两会”。

  2005年,市府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计划三五年内改变农贸市场落后面貌;2007年、2011年,在先后对农贸市场进行了两轮改造后,我市大部分农贸市场的硬件得到改造,软件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2016年、2019年,我市先后启动为期三年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提档升级,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5亿元资金,提升改造新建(含关闭)农贸市场486家(新建90家,改造292家,关闭104家)。

  如今,缪秀茶的猪肉摊位于松台农贸市场二楼靠边位置。“环境变好了,设施也很完善,我家的摊位生意也越来越好了。”缪秀茶笑着说,虽然还是做着猪肉生意,却感觉像是在商场里工作,不脏不乱了。

  智慧赋能 让“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现在,说到农贸市场,总会提到智慧赋能。智慧赋能为“菜篮子”带来的幸福感是肉眼可见的。

  早在2015年9月15日,本报就刊发了《状元农贸市场变身全国首家“支付宝智慧菜场”》一稿。报道称,记者现场体验,走进龙湾区状元农贸市场,随处可见贴着手机支付的“二维码”图标的摊位,买完菜只要用手机扫一下摊主的支付宝二维码,就能付钱,省去找零钱的麻烦。

  这一模式在当时全国领先,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它被应用到了所有的农贸市场,并且一些农贸市场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如松台农贸市场就为每个摊位配备专门的电子溯源秤和商户信息显示屏,实行一户一档,以及智慧支付、订单可溯源;新南塘农贸市场的AI智能识别秤,任一菜品放置秤盘就能自动识别菜名,无需手动输入菜名。而这些迭代升级,为老百姓带来的是便利感和安全感。

  除了这些智慧场景外,如今走进农贸市场,几乎都能看到智能查询机,点击屏幕上的菜单,就可以查询市场内所有商户的经营信息、菜品价格、检测结果等内容。

  松台农贸市场作为市区的老牌农贸市场,许多老温州人对这里有着别样的情怀。据1997年本报相关报道称,当年,松台农贸市场是市区23个农贸市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现在,这里是我市唯一一家“五星级”文明规范农贸市场。此外,这里还引入全省首台“垃圾处理器”,将农贸市场里产生的有机垃圾经过快速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真正实现环保型农贸市场;还引入了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该系统具有人脸识别、刷卡投放、监控联网、满载预警、自动通风、防水防火防盗、箱体温度检测等功能。如今,市区天雷巷农贸市场、新田园农贸市场等都有类似的应用。

  时代发展了,人们买菜的方式也跟着变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会选择网购菜品。但翻看本报,其实早在1999年2月24日就曾刊登过《菜篮子集团公司送菜上门随叫随送》,当时刚刚成立的温州菜篮子集团公司菜篮子配送中心推出的便民服务措施,只需拨打一个电话,所需的蔬果肉禽即刻送上门来。当时这样的模式,在全国来说也是超前的。如今,点开“饿了么”等平台,老百姓动动手指就能轻松买菜。

  在缪秀茶这样的农贸市场老经营户看来,这种“脱胎换骨”般的变化,需要适应,需要学习,需要追上。

  云上监管 经营户主动“守护”市场

  “猪肉的检验合格证和检疫票原件必须放在摊位上”“摊位周边环境卫生要打扫干净,不能乱堆乱放”……松台农贸市场管理员老滕每天都会巡视市场内的各个摊位,并且会安排人员随机对摊位货品进行抽样检测,同时进行公示。而这样的场景,每天发生在我市各大农贸市场里。

  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市对农贸市场的监管工作从不放松。1994年9月15日本报刊发了《菜场中“红黄牌”》,报道了当时“我市一些菜市场为了让买卖公平,老少无欺,都加强了管理,菜场内挂起‘红黄牌’”的事,其中就包括松台农贸市场。

  2007年1月24日,本报报道称,鹿城工商部门在市区14个菜场设点,其中就包括松台农贸市场,在“对内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市民免费服务的功能。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开始的两轮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过程中,各大农贸市场陆续设置了免费检测室。2019年以来,我市在浙江省首推农贸市场智慧快检实验室建设,已经建成100多个智慧快检室,年均录入智慧快检数据30多万条以上,对发现的问题食品实现快检对象“一键锁定”、快检过程“一网记录”、快检结果“一码查询”、快检分析“一键生成”,全部予以下架、销毁,实现了高效处置。

  “以前听说执法人员要来检查,我们就赶紧给摊位收拾收拾;现在他们来不来,我都得做好,头上有‘眼睛’。”缪秀茶一边指着摊位上方的监控摄像头一边笑着说,现在经营户们都能自觉做好摊前摊后的卫生工作,从被动变主动,“这是对老百姓负责,是好事。”记者了解到,在多轮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过程中,我市各大农贸市场都安装上了监控设备,并通过联网形成了各自的智慧监管体系,能够精准识别、视频抓拍占道经营、违规堆放等不规范行为,对经营户进行日常监管。

  2021年7月,鹿城区率先启动农贸市场数字化改革,打造“鹿城未来农贸”暨鹿城区农贸市场全数字服务监管平台。去年,鹿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发建设的“未来农贸”数字化应用系统入选浙江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数字化改革一本账的数字经济系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30年来,记者用新闻报道记录了我市农贸市场“变形”的30年。未来已来,未来可期,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我市针对农贸市场将启动新一轮的高质量改造提升工程。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从“脏乱差”到“高颜值”“高智慧” 农贸市场的30年“变形记”

  记者 陈培培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