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关键词 透视民企蝶变一年间

温州网2023-01-29 09:06

帅帅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在忙着包装出口欧美的不粘锅。 苏巧将 摄

瑞明智慧工厂指挥中心。 陈翔 摄

  温州网讯 产品质量要求更高、用工成本压力更大、市场竞争不断加强。

  去年,对于广大制造业企业来说,面对疫情叠加和经济向下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抢占发展制高点、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润物无声的转型升级浪潮中,让我们通过四个关键词来回顾过去一年民企的蝶变历程。

  关键词一:智能升级

  面对各种成本上升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质增效成为过去一年大多数企业最紧迫的任务。而要实现提质增效,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智造无疑是必经之路。

  从“制造”走向“智造”的过程中,凯泉集团将原有设备全部淘汰,斥资1亿元购置新设备,并建成PDM、ERP、MES等智能化系统,实现研发、计划、生产、物流、服务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和业务协作。企业原有员工300多人,如今精简至170多人,运营成本降低30%,生产周期缩短40%,企业实现提质增效。

  大企业对智能改造的意愿极为强烈,且优势较为明显。如何点燃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热情,解决他们智能制造方面难点痛点,我市打造“帮企云·智能制造”平台板块,通过“智造成果”“智造诉求”“智能诊断”模块,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诊断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解决企业技改后顾之忧

  数据印证了智能改造带来的变化。去年,目前全市共有智能电气等5个产业大脑,企业健康诊断等6个省级试点应用,科企通等5个省级地方特色应用。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19家企业被评为2022年温州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至此,我市已认定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64家,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32家。

  关键词二:节能降耗

  “双碳”既是巨大机遇,也是挑战。去年我市不少企业抢抓住机遇,通过节能降耗,加速从粗放型向节约型生产转型。

  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100吨超级鱼油EPA生产线,采用最新节能节水设备和工艺,可以同时减少水、电和天然气的消耗,相较传统产线,预计年节能460多吨标煤。该节能项目已入选2022年度省级重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清单,享受省级财政的专项资金支持。

  去年我市聚焦1000吨标煤以上工业重点用能单位、高耗低效企业、碳效码“工业三档、行业五档”企业和新上规企业,开展空压机、风机、泵系统、变压器等用能系统用能普查,免费上门节能诊断,推动企业通过优化系统运行工况、更换高效电机、运用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技改等措施,提升能效水平。

  通过实施千企节能改造行动,新增实施节能改造项目406个,亩均论英雄评价已经覆盖全市规上规下6万多家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如乐清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打通汇聚经信、电力、供水、燃气等部门单位数据,构建起全新的“碳均论英雄”应用平台。从单位能耗增加值、近三个月的产值碳排放、新能源的占比三个指标入手,提出节能技改建议,并在首批“用能大户”诊断的基础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低碳诊断全覆盖。

  关键词三:增资扩产

  随着各地深挖空间,增资扩产成为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方面转型转产的助推剂,各地政府通过抓大项目,抓温商回归,抓有效投资,抓优质服务,千方百计做大增量,让整个经济结构实现质的飞跃。

  “原先,场地限制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博翔汽车新能源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早在数年前,该公司产值已经达到饱和,原来的厂房场地过小,企业不仅不能扩大生产,新产品研发后也无处投产,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而如今,新厂房建成投用,极大提升了产能,让企业对未来信心满满。

  去年全市共有“增资扩产”在库项目1240多个,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0多个,新竣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99个;全市完成制造业投资400多亿元,同比增长3.6%。对增资扩产项目,我市明确在土地供给、能耗需求、资金支持等方面优先保障。

  关键词四:专精特新

  面对经济向下压力,去年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领域的企业向“做精”“做专”“做强”优势方向重构核心竞争力,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成为规上企业后,企业不仅能享受更多的扶持政策,而且形象得以提升,有了更大的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在业务洽谈、市场拓展上都更有底气了。”“小升规”后让埃罗依电气公司负责人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满满,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去年公司在电网项目招投标中屡屡中标,这是以前所不敢想象。

  实现温州经济强筋壮骨,助推众多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巨人型企业无疑是过去一年各级政府的重头戏。当前,我市建立“专精特新”“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加强入库企业分类指导,为企业配专属联络员,提供“一户一策”的定制化服务,形成有机衔接的梯度培育体系。

  目前,我市小升规入库企业1849家,数量全省第一;55家企业入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累计达到107家,居全省第3位。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四个关键词 透视民企蝶变一年间

  记者 李中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