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温州,瓯海,泽雅。这个以造纸闻名的古镇,有如黛青山、悬岩峡谷、溪滩卵石,也有着千年时光留下的文化印迹。
泽雅镇是典型的城郊山区乡镇,因受限于“永久基本农田”“水源地保护”和“城镇开发边际线”三条红线制约,难以落地重大产业项目,而寥落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为破解这一难题,瓯海区以“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激活农村闲置资源,打造强村系列民宿带,丰富旅游业态,力促泽雅蝶变,助推山区共同富裕。
如今,养在深闺的泽雅,成了频频出现在短视频里的“网红”:静谧山林中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一道道独具烟火气的山野菜肴、积淀深厚的造纸术文化遗存,还有那些研学私塾、咖啡馆、艺术馆……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
老屋“微”改
变身亮眼民宿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源自唐代,被誉为中国古法造纸术的“活化石”,如今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鼎盛时期,这里漫山遍野铺满金色的纸张,“千年纸山”因此得名。
依托纸山文化,泽雅镇致力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以“微改造、精提升”激活农村闲置资源。瓯海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将当地或已倒塌或破败不堪的闲置空间改造成真正具品质、受欢迎的精品民宿,他们邀请了上海理工大学王勇教授负责民宿设计,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优质第三方机构负责装修升级、软装配置以及后期运营。
近年来,泽雅镇纸源村人气日益增长,被世人遗忘的传统造纸作坊迎来越来越多游客前来体验。“原来的横垟小学,现在成了听溪民宿,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入。原本的西岸中学,计划由君兰打造成艺术民宿,即将完工。”谈及纸源村之变,该村党委书记陈小林眼中难掩欣喜神采,“民宿吸引游客走进来、留下来,就能带动这里的发展。”
据悉,自“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启动以来,泽雅镇争取财政1500万元已完成17个强村民宿改造,累计完成投资超3000万元。废弃的小学、无人居住的农房、闲置的村办公楼……变身为风格独具的强村民宿,目前,强村民宿已全部建成开业,去年实现旅游产值近1000万元,预计今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实现增收150万元。
因地制宜
“精”布局谋发展
在人们追求独特文旅体验的当下,千篇一律的民宿面貌显然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在强村民宿的规划上,当地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
一处民宿,一处风情。位于海拔800多米高山上的岙底自然村,一座森雅谷民宿,坐拥大片梯田和高山湖泊。金源村的强村民宿外形古朴,与原始村落和自然山体交相辉映,既显素雅格调,又充满乡村野趣。“绣花功夫”雕琢下的泽雅民宿,极力满足人们对诗意生活的各种希冀与追求。
在提炼片区特色的同时,当地充分考虑到旅游发展的平衡,优先向经济薄弱村和旅游发展滞后村倾斜,17个项目中有12个,就落地在了文旅产业发展滞后村。过去,泽雅高山的五凤垟片区文旅产业发展一直是空白,如今依靠5个强村民宿落地,不仅带来了旅游人气,更带来了投资商的关注,成功促成投资5000万元的古耸隐丛民宿落地。
一业兴盛
百业齐兴可期
暑假期间,“研学纸山”“未来乡村”“直播带货”等成为学生和家长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走进泽雅镇全域旅游“研学一条街”,发现曾经消失的打铁铺、酿酒坊、米糕坊、豆腐店又在老街上重新开张了,这些由旧民房“微改精提”而成的店铺,植入非遗传承和文化创意元素,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而这只是一个缩影。
淬炼纸山文化,以国宝“四连碓”为型,改造纸山形象地标“龙溪艺术馆”,让高端大气成为进入泽雅的“第一印象”;盘活传统村落,对“中国传统村落”——水碓坑进行整村微改,融入咖啡馆、研学基地、酒吧、手作工坊、高端西餐厅等业态,提升产业丰度,拉伸文旅产业链;植入品牌文化,坚持送文化“上门”,建成妇女创业平台纸山厨娘,与强村民宿形成战略合作,以特色纸农菜让游客感受纸山风味,以特产豆腐鲞、金桔膏制作丰富游客体验……
产业兴旺了,村民的口袋也跟着鼓起来了。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名本地手艺人,与5大研学基地签订了用工合同,成为研学教育的指导老师。“纸山厨娘·妈妈的味道”项目通过技能培训,挖掘当地美食文化资源,带动50多名当地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纸源村还推出了本村出品的“纸山泉水”矿泉水,预计能为村集体带来100多万元的(年)收入。
一业兴,百业兴。泽雅独具特色的民宿与周边产业的有效联动,带动全产业“微改造、精提升”,从而又拉升了强村民宿的整体品质,形成良性循环。
古镇“活了”,村民富了,“千年纸山”且待更风光。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严守生态红线,瓯海泽雅因地制宜破解发展之困——
“微雕”民宿新景观 “精耕”强村富民路
记者 程潇潇 通讯员 杨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