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收网!”
随着珊溪水库捕捞队队长老钱的一声呐喊,6名队员应声用力收网,网越收越紧,一条条飞云湖包头鱼从水库里被捕起,在网中竞相跳跃。
这里滋养近600万人的温州“大水缸”珊溪水库,碧波浩淼、群山环抱。5.3万亩的水域清澈得如镜子般,将四周万物倒映在其中,美不胜收。而造就一湾碧水的,离不开这里数以万计的鱼。
依托飞云江一江秀水,近年来,文成立足区域生态优势,推进保水渔业产业化、多元化发展,提升饮用水源保护和扶持库周村集体经济建设能力,走出了一条以鱼护水、以水养鱼、以鱼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碧波清溪里
游出千万条致富鱼
“鳙鱼每生长一公斤,可消耗近40公斤的蓝绿藻。”温州市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渔业管理部经理杜双双说,为了保护水质,多年来集团投放了鲢鳙鱼等滤食性鱼苗1500万尾,封库管理,提升水质。
“每个季度,我们还会邀请中科院对珊溪水库水质、水生生物、鱼生长情况等进行监测,全面掌握珊溪水库鱼资源的情况。”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总经理潘三林介绍,根据评估情况,在确保水质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每年制定成鱼捕捞计划,明确捕捞规格、数量、种类等,“轮捕轮放抓大放小”,如此才能维持水库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眼下,珊溪水库现有鱼类37种,较2017年增加了2种,生态系统趋于完善。水库水质持续改善,稳定在地表水Ⅰ类以上,水体平均透明度达285cm,较2017年提高了107cm,从源头上保障了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2019年,通过生态链治水,文成以鱼控藻类和有害生物,在保护好水质的同时养出生态鱼。全水域3533公顷600吨鲢鳙鱼一次性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有机产品复评认证,成功创建浙江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水产健康研制示范场。从此,这里也成了温州最大的“有机鱼”生产基地。
以渔养水壮大产业
文成以渔探索共富新路
“珊溪水库的包头(鳙)鱼头大身瘦,肉质鲜嫩,回头客多,我当初就是看好它有潜力才转行做这个的。”在珊溪镇的首家有机包头(鳙)鱼特许经营门店,30平方米的店内,门店负责人林加昌正忙着从鱼箱里捞出活鱼,准备打包送往县外。
从事水产行业多年的他,在知道水库放出特许经营许可证便去招投标,第一眼便相中了珊溪水库的有机包头(鳙)鱼,这一做就是三年。现在门店一天能出售100斤鱼,不光是文成,像平阳、义乌、上海等县外的订单也很多,品质好,订单就络绎不绝。
林加昌嘴里的“品质好”并非空口无凭,温州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叶坚坚介绍,经浙江省海洋水厂养殖研究所检测,珊溪水库鳙鱼中铁、锌、磷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硒元素,比普通的包头(鳙)鱼高出了48.95%。
好水养好鱼,好鱼带产业。目前,珊溪水库鳙鱼的市场销量平均每天800-1000斤,以文成县珊溪镇为起点,逐步向温州市区辐射,相继在文成、瑞安、瓯海、龙湾、乐清等地开设特许经营门店、有机鱼品鱼馆授权门店。飞云湖包头鱼进了城上了餐桌,文成的生态鱼正从传统渔向品牌渔转型。
走品牌经营的路子,保水渔业带来经济效益,2021年活鱼销售39.58万斤,同比增长59.89%;实现销售收入489.99万元,同比增长62%。同时,为反哺库区,温州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还为当地村民提供渔业捕捞、库面保洁等工作。
“一年工资有3万来块钱,生活还过得去的,家里人也可以照顾到。”林清平是库区移民之一,在珊溪水库从事库面保洁已有11个年头,如今,这支库面保洁队的人员全部来自库周村民。
自2018年起,温州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每年从渔业收益中列支220万元用于扶持库周7个乡镇、86个行政村库周薄弱村集体建设,带动库区百姓们增收致富。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轨,文成以渔探索共富新路子,走出“绿水青山”致富路。
接下来,当地将整合农林牧渔特色资源,加强飞云湖鱼头品牌IP打造,探索一条集养殖管护、捕捞销售、垂钓休闲、加工烹饪、教育科普、旅游文创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以产业带动收益,以效益反哺生态治理,实现从“以渔养水”到“以水养水”。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 “大水缸”游出“致富鱼”
记者 汪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