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联合病房”进驻社区 城市医联体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诊疗

温州网2021-11-24 08:04

温州网讯 市中医院联合社区建立首个城市医联体联合病房,让市民在社区就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诊疗;市中心医院构建医联体救治闭环,让中风患者从到社区接诊再转三甲医院救治仅2.5小时……昨天,记者从卫健部门了解到,我市两家城市医联体牵头单位开放共享资源、让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

转诊微信群助力医联体救治闭环模式

“患者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已出院,已通过转诊平台下转,请后续跟进管理。”昨天上午,帮患者办理出院后,市中心医院医生在“温州市中心医院-临江转诊微信群”与上戍周徐服务站工作人员对接工作。

11月10日早上,家住鹿城上戍的李老伯因身体不适被家人送到上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初诊为急性脑卒中,需转诊到市中心医院。

上午9时55分,社区服务中心根据患者病况,立即在“温州市中心医院-上戍转诊微信群”内汇报相关信息。市中心医院马上组织人员做好治疗准备并在急诊等候。三四十分钟后,患者被送至市中心医院,从办理住院手续到接受检查一路“绿灯”,患者得到了快速的救治。

中午12时14分,完成溶栓的李老伯被送回病房,市中心医院医生在群里将情况反馈给上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社区接诊到转诊至温州市中心医院溶栓结束仅用时2.5小时,这得益于市中心医院牵头组建的城市医联体。

“我们建立了医联体共建小组,上连温州市中心医院总院,下接各基层医联体结对分院,分组对接。”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市中心医院建立城市医联体以来,依托市卫健委信息转诊平台、全专融合微信工作群等渠道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打通了医联体内相关环节,确保医联体内门诊、辅助检查、住院登记、影像会诊等信息的传递。对基层首诊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诊总院做到了无缝衔接,逐步打造急危重症救治垂直化、便捷化,逐步实现医联体内各医院(社区卫生院)医师开住院单,总院住院准备中心统一调配床位的住院新模式。

除双向转诊外,市中心医院城市医联体管理中心定期派驻专家到各分院开展业务指导与合作,与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帮扶指导关系,并启动城市医联体“一院一品一特色”项目建设工作。

联合病房让优质资源进社区

市民陈女士患有糖尿病多年。近日,陈女士到市中医院诊疗,医生建议其住院治疗。

在医生的安排下,陈女士住进了城市医联体联合病房(康复综合内科),接受糖尿病康复治疗。联合病房位于鹿城区水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由市中医院与水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建设的全市首个城市医联体联合病房(康复综合内科),目前设置15间病房、30张病床。

陈女士发现联合病房规模虽然比不上三甲医院住院部,但病房内集全科、中医、理疗、针灸、推拿、运动疗法、器械训练于一体,各类治疗功能区齐全,重点是有市中医院派驻的专业医护人员坐诊、查房,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专业的诊疗、护理。

“在这之前还真不知道社区也能住院。”入院后,联合病房的服务态度与治疗技术让陈女士直点赞。经过治疗,她的血糖指标下降到正常水平。

“联合病房主要针对社区居民慢性病、常见病等病情的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目前收治的大多是医院出院后仍需康复的患者,或住在周边社区的病患。”市中医院中医医疗集团办副主任戴清辉介绍,医院派出资深医生和高年资护士担任联合病房主任、护士长,进行扁平化、同质化管理,加强培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病房治疗和中医药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辟的特色合作形式。截至目前,病房已累计收治30余名病人。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我市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将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浙南产业集聚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以市级三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和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组建市中心医院医联体、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市中西结合医院医联体、市中医院医联体、龙湾一医医联体等5个医联体。

据悉,我市计划到2021年底,主城区区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基本形成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符合我市实际、运行有效的高水平医联体模式,推动全市基层就诊率稳定在65%以上,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转外就医比例和医保基金支出增速控制在合理范围。

来源:温州商报

原标题:三甲医院“联合病房”进驻社区 城市医联体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诊疗

记者 李杨慈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