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金振民回乡买房定居 要在温州“干到底”

温州网2020-09-12 10:04

  温州网讯 “15年前,我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时候,也是晚报作为家乡媒体来采访我的。”这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金振民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满头银发的他,以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话语讲述了他从温州走出,又回到家乡贡献一份力的故事。

  9月10日,金振民回温州参加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重点活动“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暨长三角一体化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论坛”,他说:“我已经在瓯江之畔买了房子,这次回来就不走了,要在温州‘干’到底,为温州人民做贡献。”

  服从国家分配结缘地质专业

  接下来的余生为家乡做贡献

  金振民出生在龙湾永中,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他初中就读于勤俭中学,学校设在瓯海南白象的头陀寺。当时交通不便,每次回家金振民总要翻山越岭,奔波4个多小时。他常说,自己是“在野外起家的”。

  “选地质,完全是因为国家分配!”当记者问到是怎么与地质专业结缘时,这位老人马上哈哈大笑起来。“当时填报一共有13个志愿,地质是我最后一个志愿。”金振民说,“我那个时候在学校是跑马拉松的,北京地质大学的老师来招生,知道我能跑,说地质工作就需要我这种有耐力、有韧性的人,大手一挥,就把我招了。”

  1960年,金振民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在校期间,他一直表现出色,是学校里唯一在毕业前翻译5篇苏联论文并发表在国家刊物上的学生。

  1965年毕业后,金振民来到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乡——湖北,钻工成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整整10年,金振民一直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他觉得能这么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1974年,他被调到武汉地质学校任教。1976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北京地质学院迁到武汉,并与武汉地质学校合并,他成为母校的一员,在校进行教学研究。如今,79岁的他从学校回到家乡。“现在回了家,就不走了,接下来的余生,我要为家乡做贡献。”

  野外工作十年对地质队情感很深

  一手牵线在家乡建立院士工作站

  “在野外工作那10年,给了我很多经验,也学习到很多,我对地质队一直有很深的情感。”

  2018年底,温州市级首家主打“地质”牌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落户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原名为温州地质大队),这是金振民一手牵线建立起来的。

  金振民回忆,当时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的一位领导,也是他的学生找到他,希望他能来浙江成立院士工作站。金振民到浙江进行了调研,并认识了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该队近年来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优势,支撑服务温州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尤其是地质队员“驻县进乡”活动做法及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充分肯定。

  这支扎根在家乡,为温州人民干实事的队伍,让他倍感很亲切,令他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在野外工作的日子。“在外工作50多年,我一直有个心愿,想回到温州,想为温州人民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而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就是我完成心愿的突破口。”金振民说。

  院士工作站成立之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专家教授团队与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围绕温州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资源能源勘查开发、海洋地质与资源调查、地质灾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同时,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专家还定期来温州开展培训,为温州的地质人才梯队培养提供帮助。

  今年,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在院士站的帮助下,出版了《浙东南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专著,对温州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工作经验进行分析研究,该专著是对浙东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协助温大建设“博士点”

  助力温州打造韧性城市

  金振民提到,他回到温州,就是要助力温州打造韧性城市。他认为,韧性城市是打造可居城市、宜居城市、安全城市的前提。

  温州是多山地区,地理地貌呈现“七山二水一分田”,易出现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引起的滑坡,韧性城市就是要将提升城市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目前在他的牵头下,已经与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建立全省重点实验室,有助于解决水土治理难题。

  另外,他还将与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共同进一步开发温州地下空间。经过多番调研,金振民提到,温州矾山的地下空间就可利用起来,引入商业、文化等内涵,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矾山地下空间可作为矿藏文化的交流地,也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展示地。该空间打造好之后可作为温州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模板,为全国的城市提供经验。目前,矾山地下空间规划还在调研中。

  除了为温州城市发展提供助力,金振民还为温州人才引进做努力。

  记者了解到,金振民回乡的消息刚传开,不少单位已经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加盟。在众多“橄榄枝”中,金振民选择了温州大学。他提到,人才是城市竞争的核心力,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温州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它,接下来他将协助温大共同突破“博士点”的建设。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 :傅芳芳/文 魏一晓/摄

  通讯员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