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点评 一起来听听名师大拿们是怎么说的

温州网2020-06-27 09:44

  温州网讯 中考作文怎么写?专家来解答!记者邀请了多位名师大拿,来点评2020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笔记”的三种体裁。

  张新强:于平淡中出新意。

  张新强,温州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今年温州中考作文,据现场考生透露,是以“笔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写给同学分享笔记,关于记笔记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2.给不愿意记笔记的人写一封信;

  3.给上初中的弟弟写记笔记的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今年的中考作文,在文体方面依然呈现出多元选择,不局限于简单的记叙文;题材方面,也不是一般人预想的抗疫主题,同时也有别于去年中考作文题的浓厚文学色彩。以“笔记”为话题写作,文体可以从记叙文、书信、说明文三种中选择。可以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平淡无奇。而恰是这种平淡无奇,最能考查出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下。

  首先,考场作文都是“带着镣铐跳舞”。

  文体可以多元选择,并不意味着可以写成“四不像”,而是在选定某一种文体后,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进行写作。也就是说,选择了记叙文、书信或说明文体,就必须分别按照记叙文、书信或说明文体的要求进行写作。之所以这样要求,主要是因为写作时应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学生对于记叙文最为熟悉,初中阶段的课文也大多是记叙文;但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商品时代普遍存在的浮躁和功利,人们更多地习惯于用微信和短信等碎片化的形式表达,于书信则逐渐陌生起来了。好在书信与记叙文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书信更多用第二人称叙事,其亲切感要比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强。而说明文,则要注意自己所记的是哪一类文章或著作的笔记了,要不然作为“兄长”,很容易说外行话,反而成为“弟弟”的笑柄。课文中也有一些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也属于说明文范畴,如果能够学懂弄通,说明文的可读性就会大为增强。

  其次,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无论作文题怎样出,万变不离其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笔记”,初中生都有过实践经历,自然都有话可说。同时,选择三种文体中的一种,而且话题内容分别是关于记笔记的经历,给不愿意记笔记的人写信,教给上初中的弟弟写记笔记的方法,具有明确的限定性,带有任务型写作的特点(这一点,杭州师范大学的温籍教授叶黎明和温州市教研院初中语文教研员阙银杏教授都有深入的阐述),从而很大程度上防止宿构、抄袭与套作。

  其实,不只是中考的作文题,甚至所有的中考语文题,乃至所有的中考试卷,都具有“上手易深入难”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这种人人有话可说的作文题,如何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本人认为,新颖的立意和构思,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当多的考生一拿到作文题,常常循着思维定势立意,“一气呵成”。这种做法虽然“轻车熟路”,省时省力,效果却很不理想。因为“笔记”是司空见惯的文化知识学习活动形式之一,考生在构思时,大多首先会想到在这方面着笔,不知不觉中就落入了俗套。如果能够从自己的精神成长角度入手,甚至整个人生成长的角度入手,作文就可以从平淡无奇中突围,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笔记之可贵,恰是记录了这部精神发育史。

  曹凌云:平实之中见高低。

  曹凌云(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巿网络作家协会主席)

  2020年温州中考作文题以“笔记”为内容,可选三种体裁中的一种来写,一是记叙文,二是说明文,三是书信体。这样的考题,好处是让考生容易审题,容易下笔,难点是出彩不易,高分不易。不像去年的考题“这,可能真的会发生”,擅长作文的考生就可以妙笔生花,写得既动情又煽情,容易得高分。

  对于今年的考题,如果我是考生,会这样考虑:

  如果要写关于“笔记”的记叙文,要把重点放在我亲身经历的、有真情实感的、与“笔记”有关的事情上,特别要选择有新意的、又是自己能把握的内容来写。讲述事情经过,不会像写电影剧情介绍那样简单,而是要加入细节描写,如环境、人物、心理描写;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等,还进行一些联想,开头和结尾精心思考,语言讲究流畅、优美。

  如果要写成记笔记的说明文,我就规规矩矩按照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去写,突出知识性,把事情说明白,如记笔记的特征、功能等;我还会介绍记笔记的几种方法,如提纲笔记,图表笔记等;介绍记笔记的注意事项,如什么内容要重点记,什么内容要简略记等。语言要精炼,准确,不追求文采斐然、风趣幽默,不考虑在情节上打动人、感染人。

  如果要给不愿意记笔记的人写一封信,我首先会想好在信中要说些什么;第二要注意写信的格式,如开头称呼要顶格,问候语用“你好”等;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我特别重视正文,这是信的主体,我可以写成随笔,或者纯粹的说些道理,或者来点“夹叙夹议”,写法虽然灵活多变,自由自在表情达意,但一定要既写自己的生活,又写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如果写成夹叙夹议,叙的是故事,议的是思想,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我要让这封信有观点,比如阐明记笔记的好处,比如笔记记得好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总之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味。

  同时,我还会注意字数要求,字数要足又不能太多,段落大约4段,再取一个又新又亮的题目。书写也工工整整,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

  俞磊:实用为方向,切入是关键。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创意中文教研室教师俞磊

  1、这题目出得不错,兼顾了各层次学生的能力。中考是侧重水平性,兼有选拔性的考试,所以它的写作题应首先做到让人人有话说,在这基础上则要让写作能力强的孩子能脱颖而出,本题做到了这一点。本题选取了“笔记”这种学生最为熟悉,但在平时又不会格外起意的事物作为写作的对象,使得选题兼具熟悉性与独特性,可谓是“熟悉的陌生人”:有话可说,又不易说好说深。和许多话题作文比较,它的点较小,既使学生容易明确方向,不易跑题,又杜绝押题,不易套题,尽大可能地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2、本题还有一个特点:突出写作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比如,在传统记叙文体、议论文体的基础上,增加说明文体的选项:说明文属于职业实用文体;还比如,书信体的强调,而书信体是日常实用文体最重要的写作样式之一——这些,都体现出出题者对实用性写作的重视。另外,我们还可以把题目中的几个要求看作是任务驱动型的写作要求,它们目的性强,有隐含读者的存在,这也体现出本次命题重写作目的,重写作应用,重生活实用的特点,体现出让语文回归生活回归实用的倾向。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本次中考命题有应用性、实践性、生活性的倾向,即侧重培养学生写以致用的能力,这对接下来的初中写作教学应是一种引导或暗示。

  3、本题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关键是选取小而别致的切入点。本题“要求1”为写记叙文体,“要求2”大体可视为议论文体的写作,而“要求3”为说明文体毋庸置疑。与后两种文体相比,学会并善于选择小而别致的切入点,对记叙文写作影响更大。具体到如何写作上来说,比如,我们可以选用某一种科目的笔记,谈谈对该科目的认知;也可以就笔记的内容,谈谈当时记录时的环境、老师的神态、当时的感受以及该笔记对自己的启发。我们拿语文来说,可以选取笔记上对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讲解或对诗歌对小说的讲解,小中见大,窥斑见豹,体现你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进而体现你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再比如,也可以是正常笔记与涂鸦笔记的对举:既体现笔记“用”的一面,又体现笔记“趣”的一面。以上两个切入点,均可以体现出笔记的意义,以及笔记与学习、为人、生活、人生的关系。我认为,上述切入有利于较高水平学生的发挥,能写出深度与力度。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与笔记本身没有扣得那么紧的、并不是就笔记论笔记的点去写。比如我们可以以笔记为重要线索,围绕着笔记的借与用,书写笔记借与用背后的友情、师生情等等,但是,选择这样的点一定要注意笔记不能被故事喧宾夺主,一定要紧紧扣住笔记这个线索,否则容易跑偏。这一类切入为水平不够高的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角度,使他们有话可说。

  4、最后,让我们简单谈谈此题几种文体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对于记叙文:

  这篇文章特别要注意,一定要写得具体。

  我们可以用塑造形象的方式让这篇文章更加生动,而塑造形象的要求就是要具体。具体可以使形象更加凸显,可以使形象背后的情感和思想更加清晰。

  我们也可以增加描摹性片段,以体现它的具体化。比如,可以选取这几个点进行描摹:①课本以及课本上的笔记;②笔记本;③故事中的具体的笔记内容(可以用直接引用的方式,但只是笔记节录,节录那些给你思考给你启迪并引起你的联想的笔记)。这些都可以使文章具体化。

  对于议论文:

  在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可以简化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对于“是什么”,因为笔记是人人皆知的、最寻常的事物,所以不必花过多笔墨进行阐述;对于“为什么”和“怎么做”,因为记笔记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提出的建议也是比较寻常的,所以道理是不难讲的。于是,事例的选择与分析就成为重中之重。于是,如何临场找到新颖而又典型的事例成为写作此文的关键。学生应该从以往的阅读积累当中,寻找那些善记笔记、会记笔记的大家名家因为笔记而给他们学业事业带来帮助的例子。这个难度在于它不能由其他的一些例子进行转化。中学生们一般都记背了一些典型的事例,既可以用于这个主题,又可以用于那个主题,但由于本题话题狭小,化用却殊是不易。

  对于说明文:

  写作说明文,我们要特别注意四点:说明文写什么、说明文的几种典型结构、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的一般方法,把握如上四点,说明文体就不会走样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文体的自觉就可以得到保证,说明文体一旦自觉,文章也就不会出大的问题了。不过,我认为,从阅读期待来说,写说明文很难得高分。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王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