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华任浙大副校长 13年前他曾立下“两大梦想”

温州网2019-12-24 07:02

  温州网讯 昨天,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教育部的最新任命文件:周天华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公开资料显示,周天华,男,1970年5月出生,浙江温州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天华主要研究领域为分子细胞生物学、肿瘤分子生物学。他曾获得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05年3月,周天华评聘为浙江大学教授,开始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任教,后担任浙大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医学部基础医学系副系主任、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务。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王亮

  新闻+:

  周天华高中就读于瓯海中学,2006年10月26日,温州日报曾以《天天都在“谈恋爱”》为题,刊发了他谈及求学经历和人生梦想的一篇演讲,以下为全文:

  天天都在“谈恋爱”

  (周天华)

  一年前回国给我的母校瓯海中学的学生作讲座,我说:人生要找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兴趣是什么?就是那种谈恋爱的感觉。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天天都在谈恋爱”。我从小喜欢玩游戏,现在我的工作还是让我感觉是在玩游戏,玩高级游戏,跟“上帝”在玩游戏。每当我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的时候,我就感觉是掀起了“上帝”的面纱看到了小小的一角。

  一个“庸医”引发的医学梦

  生活中一件很细小的事,可能引发你作出大的决定。自从学医后,常常被人问:“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啊?学医很辛苦吧!”似乎学医的都是要从小立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样子。其实说来好笑,我的医学梦仅仅发端于我的一次小病、一个我自认为是“庸医”的人。那是我读高三的时候,有一天舌头上突然长了个疮,连吃饭都成问题了。于是到市区一家医院看病,那个医生一看就说要割掉,毫不含糊地给我的舌头来了一刀,很痛啊!那时年轻,就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个医生是个“庸医”,顿时萌发了以后当个好医生的决心,决心要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就这样,后来填志愿时我就报了医学院。

  大学本科我学的是临床医学,读研时是临床心血管,实习时就到医院里当见习医生。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直觉得医生似乎是无所不能的,面对病人的苦痛,应是药到病除。但在医院的实习,却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理想,我觉得很多时候医生其实帮不了病人很多的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病魔夺走健康甚至生命。我不由得感到失望、沮丧,我就想:也许去研究药物,会比当医生更好吧!很幸运的是,硕士毕业时,我们学校的校长郑树老师向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长杨雄里院士推荐了我,杨教授觉得我可能更适合去研究分子生物学,又为我推荐了裴钢老师(他当时刚从美国杜克大学回国)。这样,裴钢老师就引我走上了研究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的道路,成为我学业上的终身榜样。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爱别人

  我家兄弟两个,我是弟弟。哥哥比我大8岁,从小对我爱护有加,所以我一直把他当叔叔看。我妈妈是小学教师,爸爸在国营工厂上班,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们都不小气,更不会斤斤计较,家里的钱都放在抽屉里,我们小孩想用,随时可以去拿,他们也从不过问。所以我从小比较大方,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很多亲戚长辈,对我也特别宠爱,每年过年,他们都会给我很多压岁钱。新年过后,就成了我最“拉风”的时候,总有一大帮朋友围着我转,自己感觉特别气派。

  美国有句话:“Business means networking.”可以翻译成:工作就是建立人际网。我们中国人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不能缺少朋友,而且朋友是多多益善。我从小学开始一直担任班干部,大学5年在同系其它几个班级班长频频换人的情况下,我却连任5年班长,因为我不仅和同学们能打成一片,还和两任班主任老师都关系很铁。第一任是朱善宽老师(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助理教授),我和他就像两兄弟,后来他到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去了。第二任是薛金增老师(现任省儿童医院书记),她对我就像是对她自己的孩子。毕业时,她在我的留言录上写道:(你是)一只敏锐而忠诚的猎狗(顺便说一下,我属狗)。从小到大,很多老师都对我很好,像瓯海中学的叶荣华老师(教化学)、林玉山老师(教物理)、林端强老师(教政治)、余应林老师(教数学)、朱跃跃老师(教语文)等等,还有浙江大学的许多领导和老师,我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

  回想起学生时代的生活,我觉得十分温馨,因为一路上有爱伴我同行,同学之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兄弟之爱。而当了这么多年的学生干部,我最大的感悟也是:领导才能归根结底就是“爱”的才能。现在我们这里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孩子只知道关心自己,只知道被人爱,很缺乏爱心教育。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们的成长中有爱,并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不要以为读书好就是人才

  刚到美国的时候,觉得黑人真难看,黑人姑娘特别难看。在美国呆久了,看法就慢慢改变了,其实黑人有很多优点,他们的体形特别好,皮肤特别细腻,而且在田径、歌舞等方面都有特长。美国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在美国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多方位地考虑问题。所以,我觉得年轻人只要有机会,到外面走一走,见识一下会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

  我们这里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孩子读书好了就有出息了,就是个人才了。如果能读到博士,就是个大人才了。还有根据孩子成绩把他们分成三五等的做法,我觉得特别不应该。其实我读大学的时候,成绩也不是很好,三百来个同学也就排名在前三十名左右,但由于综合素质均衡发展的原因,我还是拿到了竺可桢奖学金(浙江大学学生的最高荣誉之一)。

  有句话很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之分,即使是扫垃圾的,只要他做得好,也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对人才的定义应该更宽泛一些。同时我还觉得,一个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自己该做的事给做了。

  最后,我很想说说我的两大梦想:一是走路上班。这个梦想已经基本实现了。去年我决定到母校(浙江大学医学院)任教,今年9月正式回国,现在已经把家安在杭州紫金港附近,离学校很近。还有一个梦想是从45岁开始,每年领养一个孩子,一直到65岁,希望到那时我能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去实现这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