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有趣的思政课深受学生喜欢。
温州网讯 4月23日,鹿城区教育局举行“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推进会,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思政小课堂”同鹿城研学课程品牌“学生社会大课堂”有机整合的行动。今后,鹿城“学生社会大课堂”平台中实践记录信息将与学生日常的综合实践课程参与情况相结合,综合研学实践次数、态度和成效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乘坐‘研学专列’,走进家乡的特产,第一站请品尝矮人松糕……”在当天的课例研讨环节,建设小学呈现的思政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有趣生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乡之情,也让与会嘉宾深受启发。邵丽丹老师通过创设“研学专列”的活动场景,带领二年级学生体验“课前调查-课堂交流-现场品尝-引发思考-设计研学单”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品尝温州物产矮人松糕后,饶有兴趣地探索家乡物产背后所蕴含的家乡情及温州精神。同时,“研学单”创新地将“温州物产”的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导学生们使用鹿城区教育局研发的“社会大课堂”,课后走进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泽雅传统造纸博物馆等,开启研学之旅。
观点碰撞环节,黄龙三小的《社会大课堂研学导学单的开发和实践》和建设小学的《融思政教育于“城市探索”研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也为鹿城区“思政+研学”课程整合提供具体方向。
“黄龙三小研学单的特点是跨学科设计。比如朱自清故居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南戏博物馆结合艺术地理等,同时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任务要求。接下来,学校还将构建多样的评价系统,为任务设计、实践改进提供导向。学期末,班主任会对研学积分进行统计,以等级制计入到学校的学业综合素质报告单内。”黄龙三小老师邱瑜介绍,学校在制定研学单时遵循目标多维性、水平差异性、问题开放性、学生主体性、学科整合性等原则,结合“导学单”和“导研单”的特点,既体现“参观与学习”的知识增长,也强调“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培养。
在践行“思政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变革路径中,建设小学以“城市探索”研学课程为载体,开发系列校本教材,引导学生走出小课堂的视域,了解、走进社会大课堂。“城市探索”游学课程分“发现·温博”“温州·风情”“创意·文博”三大子课程,内容涵盖红色古迹、温州精神、民俗信仰、瓯越尊严、文化自信、城市智慧、民间艺术等,学生在“城市探索”的过程中,能找到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与归属感。建设小学校长蒋樨认为,思政+研学课程的创新实践能够引导学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让孩子立足温州,走向世界。
鹿城区作为首批省级研学实践试点区,其“学生社会大课堂”及鹿城研学育人新模式多次被作为典型经验被推广。在推进“思政+研学”课程整合上,鹿城区鼓励各校基于“学生社会大课堂”平台,开发各种形式的研学课程、研学线路或导学单,如温州风情研学课程、街区文化研学课程,童玩研学线路、名人古迹研学线路,PBL项目式研学实践学习单、问题式研学实践导学单等,实现线上线下交互,帮助学生深度参与研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