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猝死,一个令人胆寒的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心源性猝死占比近八成。
如何做好“应急救护”?今年温州“两会”上,不少市政协委员建议,在我市公共场所配置自动除颤仪(以下简称“AED”)。AED是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用于帮助心跳骤停患者恢复心跳,每一步操作都有提示,适合非医护人员使用,可有效降低心脏病人死亡率。市红十字会统计,目前全市的公共场所共配置有60台AED。
AED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强大电流,使心跳骤停患者恢复正常心律,被誉为心源性猝死的“救命神器”。目前全市AED的配置情况如何?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近日,《委员观察》栏目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走访调查全市公共场所共已配置60台AED,但识别度不高
4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瓯海的“梦多多小镇”,该处有一台由瓯海区红十字会提供的AED。然而,记者来到场内寻找了半个多小时,却没能找到AED,甚至连商场的营业员都不知道AED是什么。
后来,记者在一名安保人员指引下,在主楼一楼的电梯旁见到了这台AED。AED存放箱有1米多高,其上写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和“瓯海区红十字会”等字样,并附有操作指南。面对随机采访,有市民表示,知道这台设备用于急救,但不知道设备的具体用法。
铁路温州南站目前共配备有两台AED,也是红十字会系统在我市配置AED最多的公共场所。4月21日下午,记者在铁路温州南站的出站口、售票大厅以及候车大厅等处均没找到这两台AED。铁路温州南站的工作人员说,两台AED目前仍被存放在办公室内,该站近期正在规划,准备将AED放到候车厅的醒目位置。记者发现,AED虽然被誉为心源性猝死的“救命神器”,但是不少旅客均表示:“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设备。”
发力推广有市民建议效法上海和深圳,发布“AED地图”
去年12月16日,在陕西汉中前往西安的动车组上,一位阿婆心脏病发,万幸的是,有过5年学医经历的温州高校教师王小宁当时就在车上,这才帮助阿婆稳定了病情。事后,王小宁认为,当时动车上缺少相应的药物和医疗设备,部分已配备的医疗设备也存在老化损坏的情况,建议应当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在列车、机场、超市等人流密度大的公共场合配足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AED,并全民推广急救技能,让更多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
据了解,目前,AED在发达国家已较为普及,如美国政府每年会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公共除颤计划,急救车5分钟内无法到达的公共场所全部依法设置AED。虽然我国目前AED的普及率较低,但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都加大了AED铺设力度,AED救人的新闻近年来也不断出现。
2017年9月12日,一名男子在苍南火车站突然昏迷,该站工作人员及时使用苍南县红十字会设置的AED,为救治该名男子赢得了宝贵时间。
2018年6月24日上午,宁波绿轴体育公园发生惊险一幕:一名正在打羽毛球的男子突然发病,好在周围持“红十字救护员”证的市民参与急救,再加上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有效使用,使他成功脱险。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AED救人新闻引起了不少市民关注。市民吴先生说:“虽然温州在急救方面也下了些功夫,配置了60台AED,但是没有具体的分布图公布,如果急用要费力寻找,这样很可能会错过最佳救治时间。2016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在上海和深圳共同发布了‘AED地图’,我觉得温州可以学习下,发布‘AED地图’。”
部门回应我市救护培训师资缺乏,距配置“合格线”仍较远
自2012年开始,应急救护培训连续3年成为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由市红十字会牵头全面铺开全市的应急救护培训。
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的公众应急救护培训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还是以普及宣传为主。2019年市红十字会以及各地红十字会组织开展进校园、社区、机关等“六进”活动,将对全市20多万人进行应急救护宣传及简单的培训。
该负责人说,虽然20万的数量看上去很庞大,但是因为目前是以普及宣传为主,真正能参与紧急救护的人员并不多。
此外,目前我市急救师资以医院护士为主,有省一级救护培训师17人、省二级200多人,以及一批分布于各县(市、区)的省三级救护培训师。该负责人称,这样的师资数量还远远不够,导致培训中出现一名老师应对四五十名学员的情况(救护培训师生比标准是1:17),而且他们多是兼职上岗,所以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去年9月8日第十九个“世界急救日”到来前夕,市红十字会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双屿客运中心等10余个公共场所发放AED设备。
“一台AED的费用在2万元左右。目前红十字会系统都是通过爱心企业资金赞助的方式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置AED。从去年4月至今,全市配置了40余台设备,总量达到了60台。”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处这名负责人说,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是AED的装配现状还远远不够。根据201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到2030年,全省公共场所每万人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备率要达到1~2台。据此推算,温州至少要铺设800多台AED。
【委员观点】
市政协委员、市急救中心主任甘桦:
建议在公园、绿道
打造公益急救安全屋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两线三片”项目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一大批的公园、绿道呈现在市民眼前,不但风景优美,也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市民的健身热情日益高涨,瓯江路绿道、白鹿洲公园、世纪公园等地每天都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运动健身。而因运动引发心跳骤停的案例在日常急救中较为常见。
2018年温州市民拨打“120”急救电话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案例达522例,心肺复苏成功46例。其中康复出院、功能恢复良好的仅仅2例,留下严重后遗症的10例,大多数最终死亡或放弃治疗。而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市民参与心肺复苏的案例则寥寥无几。因此,加强急救知识普及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议,在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应该配备一个急救安全屋,在安全屋内放置含AED在内的常用急救设备和模拟人、教学机等急救培训设备,并安排培训合格的急救志愿者在屋内值勤。
市政协委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张秀尧:
一方面政府要主导,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培训,推广使用AED
据了解,全世界每年约有425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为41.84/10万,每年死亡总数约54.4万人,每天死亡人数约为1500人,且80%发生在医院以外。
有资料显示,心跳骤停患者在被送到医院急救前,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救治的成功率可达94%。根据201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到2030年,全省公共场所每万人AED配备率要达到1~2台,我市至少要铺设800多台AED。
因此建议,一方面政府要主导,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由市委、市政府主导实施温州市公共场所配置AED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宣传培训,推广使用AED。并加强急救培训,通过有效地培训,在短时间内使AED的使用者牢固掌握急救技能,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上手、敢上手”,在真正需要急救情况下及时施救。定期检查安置的AED是否正常,有无维护保养。
市政协委员、鹿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雷鸣:
公共场所推广配置AED势在必行
制定相关条例是一种办法
我市常住人口为921.5万人,按发病率推算,每年约有3800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目前温州仅有数量不多的AED装配在公共场所,这些AED多依赖企业赞助零星采购装配,主要集中在龙湾、苍南等地, 2017年9月苍南火车站装配的AED成功抢救过一名突然晕倒昏迷的男乘客。在公共场所推广配置AED势在必行,也充分体现出我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良好形象。
在AED配置上,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此外,制定相关条例也是一种办法,如一个公共场所开放前,在消防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在一定的面积内一定要配置一个消防栓,AED的配置也可以参考此办法。
当然,加大对市民的应急培训也势在必行。就拿AED来说,设备本身很简单,只要按照指示就能进行操作。而应急救护的其他相关知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用心教,大部分人都是能够掌握的。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蒋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