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温州”成长记:笔墨上的芳华

2018-04-24 08:09
我市各类书画大展贯穿全年。图为戴家妙书法篆刻作品展现场。 资料照片 杨冰杰 摄

  温州网讯 春暖花开,氤氲满城的花香中,跃动着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的淡雅墨香——

  今天上午,“墨香温州”建设将在龙湾区实验中学正式启动。“四个一百两中心两馆”计划推开实施,一份份倡议书勾勒出新时代里的文化梦想——建设书法、美术教师志愿派遣中心,让“墨香”走进百个校园、百个单位、百个村社、百个家庭,让家家有文房四宝,人人学书画技艺,真正将温州打造成书画人才辈出、精品力作迭出、社会效应溢出的“墨香之城”。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不止一次强调“文化”:温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是温州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这个伟大时代萌芽、生长、灿烂的结果,要从温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找寻改革发展的“基因密码”,重拾温州发展“源动力”,加强文化温州建设,以更加厚实的文化力量推动新时代的温州新发展。

  谱写温州文化的辉煌篇章,我们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路文脉薪火绽放

  翻阅历史画卷,悉数书画名人,清正古雅文脉相承的瓯越大地,是书画艺术扎根的肥沃土壤。

  温州古为永嘉郡,有“东南小邹鲁”之称,历来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书画方面代有名家,著名者如唐之张(言字旁,湮取右边),元之黄公望、王振鹏,明之黄养正、谢庭循、姜立纲,清之孙诒让等。尤其是自晚清民国以来的百年中,温州书画界人才辈出,出现了池志澂、叶墨卿、孙诒让、谢磊明、王荣年、刘景晨、马公愚、方介堪、夏承焘、吴鹭山、方去疾、邹梦禅等名家。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海派后期文化高涨期,张红薇、马孟容、马公愚、方介堪、郑曼青等一批温籍人士是海派后期文化的重要力量,人称“永嘉画派”,这为日后温州书画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被业内人士称道的“家族现象”。马氏家族、刘氏家族、永强天河王氏、瑞安的孙家和方家等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书香世家,成为近代温州书画家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初期,温州美术界人才辈出——林曦明、单眉月、周昌谷、周沧米、金家骥、刘旦宅、赵瑞椿、陈天龙、孟庆江、王维新、吴永良、叶玉昶、胡曰龙、朱维明……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影响了一大批温州学子。在中国九大美院或全国高校执教的温籍美术教师超百人,其中不乏是学科带头人。

  当时,温州重要的书法家有谢磊明、王荣年、刘景晨、方介堪、曾耕西、柯逢春、张鹏翼、吕灵士、吴鹭山等,继起者还有王荫槐、蔡心谷、陈铁生、高兆明、萧耘春等,他们是温州书坛的领路人,培养了一大批后起之秀。

  上世纪70年代后,林剑丹、马亦钊、胡天羽、胡中原、何元龙、张如元、潘知山、汪廷汉、陈出新、吴永龙、吴聘真等走上温州书坛,成为中坚力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代书法人才不断涌现,他们中有很大部分为专业院校毕业,成为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如张索、陈忠康、戴家妙、陈中浙、潘一见、黄寿耀、林峰、徐强、邱朝剑等。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温州历史上书画事业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时期,其创作队伍形成老中青三代同台演绎,艺术家们为东瓯丹青文脉的传承倾注了满腔热血,灌溉出的温州书画百花齐放之盛景,让我们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一波春潮频展卓姿

  翰墨流转,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敬重历史,尊重长辈,推举同仁,提携后学”成为代代相传的内在精神核心和独特印记。

  近年来,温州书画家在参加全国及省级的重要书法展和比赛中,成绩显著,无论是参展、入选、获奖都居于全国、全省同类城市之先。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宣部批准的唯一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也是书法艺术的最高专业奖。2013年4月,市书协顾问林剑丹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近十年来,陈忠康、南剑锋、徐强、林峰、卿三彬、邱朝剑、王大禾、陈伟等曾先后荣获全国书法大展金奖或一等奖,以及兰亭七子等称号。温州历年来在中国书协、浙江省书协主办的各大展赛获等级奖以上作者90余人,另有60多人获得其他奖项,温籍书家从群体到个人备受书坛瞩目。

  2013年,市书协成立“林剑丹书法专业学子奖学金”,奖励考取各大艺术院校书法专业的温州学子。目前,该奖学金已共计为52人次、50位书法学子颁发了71.5万元奖学金。

  这种学院教育与瓯越书风的互相融汇,成为了温州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现已有书法博士十余位,硕士五十余位,攻读书法专业大学生的就更多。新生代书家追求专业深造,已成为“书法的温州现象”的最大亮点。

  与此同时,温州书法大群体也吸纳了一批外地年轻书家,他们在各类全国性赛事中崭露头角,为温州争光添彩。

  现在,温州有中国书协会员142人,西泠印社会员9人,浙江省书协会员505人,市书协会员1094人,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列前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强市”。

  在绘画方面,温州已成为浙江省美术大市。在被喻为“美术奥运会”的五年一届全国美展上,每一届温州地区都有10多件作品入选,并获得金、银、铜、优秀奖。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戴宏海应邀创作。历届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体育美展、全国群星奖美展、各类单项的全国性美展上,温州作品入选、获奖数不计其数。

  目前,市美协拥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少儿美术5个艺术委员会和女画家分会、美协网站以及11个县(市、区)美协等18个组织,会员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并有省级会员260人,全国会员40人。

  近十年,市美协学术活动频繁,举办了多场反映时代精神的大型画展,并积极向外延伸美术创作思想,先后在宁波、洛阳、重庆等地进行联展和学术探讨,效果非凡。同时,也注重将名家“请进来”,如“情系雁山瓯水——全国九大美院温籍教师作品展”,就是温州“大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首次集中展示。

  翰墨丹青,造就了令人叹服的文化现象——美术的、书法的温州现象!

  一派新风满城墨香

  雨过琴声润,风来翰墨香。

  市文化馆的公益培训,已走过4个春秋。4年来,共开设了各年龄段(7岁-70岁)多个艺术门类的400多个班级,累计培训10余万人次。其中,书法、美术课堂总是场场爆满,你经常能看到——鹤发老翁立着微耸的肩膀一撇一捺,青年男子泼墨挥毫……

  在外企工作的何群欢就是公益培训班里的一位书法迷。“我从小学后就没习字了,因为课业繁忙,工作又经常加班,直到女儿学了书法,藏在心里的梦再一次被唤起。”何群欢说,“老师的理念特别好,不单单教我们写字,还传授经典,强调人格修养与书法艺术相统一。”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温州民间学习书画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就非常强劲,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民间团体。如公益授课的府学书社、会文书社、安澜书社……以画会友的乐清湾油画沙龙,永嘉山水美术沙龙,“工润云江”工笔画社等,他们为温州书画队伍推送新苗。

  无独有偶,社会办学和校园浸染相结合,恰是温州书画所致力于营造的公益翰墨氛围。

  近年来,温州市书协、美协积极开展“文化下基层”系列活动,尤其是把“进校园”作为重点来抓。比如“篆刻进城市”,为温州三中“篆刻教育基地”授牌,成立学生篆刻社团“榕芽印社”;开展“百场万人携手行动”,赴泰顺义教……

  逐渐多起来的民营书画馆,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逛馆”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去年,我市著名收藏家沈国林创办的衍园美术馆开馆,其举行的“衍园榖旦”书画展,展出蒲华、吴昌硕、梁启超、齐白石、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等名家书画作品50多件。沈国林希望,有更多的温州人走进这里,希望书画艺术能够改变更多人的气质,熏陶更多人的心灵。开馆近三年的年代美术馆,不拘于一种艺术形式,让深受传统熏陶的爱好者开阔了眼界。

  如今在温州,各类书画大展贯穿全年,这边未唱罢,那厢已登场。市民朋友们不但月月有阵排,有时还得赶场,让身心沉浸在艺术之美中。

  此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墨香温州”建设活动,将推进校园书画教育常态化,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育师资队伍;推动“墨香”文化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书画兴趣团体;以青少年书画爱好者及其家庭为依托,打造“墨香家庭”,让“墨香”飘进千家万户。

  “墨香温州”,让浓浓墨香陪伴每一个温州人成长!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王民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