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砚滴
粉青釉把杯
玉壶春瓶及瓶底
温州网讯 说起泰顺,您最先想到的,也许会是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的那一座座廊桥;也许会是那堪称温州四大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氡泉……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它们,而是在此发现的几件龙泉窑青瓷宝贝——玉壶春瓶、牧牛砚滴、粉青釉把杯。本期晚报《温州宝藏》栏目,让我们走近它,看看它流光溢彩背后的前世今生故事。
极可能系元代龙泉窑外销瓷
泰顺有啥“宝贝”?当我们询问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时,他立刻想到了这件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而这件“宝贝”出自泰顺筱村镇。
这件玉壶春瓶高26.5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8.3厘米。
喇叭口、细长颈、斜肩、鼓腹、圈足微外撇……它有着玉壶春瓶最典型的“姣好的身姿”。
通体施粉青色釉,细腻匀净,莹润如玉……它有着玉壶春瓶最完美的“外貌”。
造型匀称,曲线流畅……它是最具代表的元代龙泉窑青瓷精品之一。
这些都是伍显军对它的形容。他介绍说,粉青是一种釉色,青釉的品种之一。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施釉较厚,入窑后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色青绿之中显粉白,有如青玉,故名。
伍显军介绍说,这批窖藏瓷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根据韩国新安沉船中发现的两万多件青瓷和白瓷中有类似这件玉壶春瓶的瓷器,能够判断这件玉壶春瓶极可能是元代龙泉窑外销瓷。而粉青釉把杯的形制近似北京昌平县元墓出土的影青把杯。牧牛砚滴十分罕见,其胎骨、釉质和造型风格也有元代龙泉窑的特征。
极可能是经飞云江来到此处
那么,这样一件典型的龙泉窑外销瓷,究竟是如何来到此处的呢?
伍显示介绍说,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泰顺、文成等地都有龙泉窑的窑址。
那这件玉壶春瓶,会是“本地制作”吗?伍显军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出土的泰顺窑瓷器,并没有类似的瓷器物件;二是这件玉壶春瓶的烧制工艺是属于比较高超的,当时泰顺窑尚不能达到。
伍显军表示,考虑到它是一件典型的龙泉窑外销瓷,又非泰顺本地烧制,且泰顺与龙泉相近,又有飞云江经过。因此,判断这件玉壶春瓶,以及与它一起出土的这批龙泉窑瓷器,极可能是经飞云江来到此处,因为某种原因,临时被掩埋在了此处。
发现时被误以为是不值钱的
1983年,泰顺筱村南浦当地有户村民为重建新房将旧屋推倒,从旧屋的地基下挖出了一处窖藏,里面内有瓷器6件,上覆盖铜钹2件。
泰顺县博物馆前馆长张俊说,当年,这家主人听说地下挖到了瓷器,只当是不值钱的东西,只留下了这件玉壶春瓶给自己,其他几件都分给了帮忙建房的工人们。后来有人意识到这些瓷器有些历史,就通知了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才循着线索前去征集。
张俊说,听老一辈的人说,当时征集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最后一共征集回了包括这件玉壶春瓶在内的7件物件。
张俊表示,这几件瓷器胎质细洁致密,瓷化程度甚高,发音清亮。釉层丰厚如凝脂,厚1.2毫米以上,外观色泽莹润,这种瓷器非经多次素烧,多次上釉的复杂工艺是难以获得的。
曾入选全国500件精品赴京参展
如今,这件玉壶春瓶存放在温州博物馆内,并没有被展出。张俊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泰顺县博物馆的保管条件不够,且没有合适的展厅,才在几年前将其与其它同窖藏出土的物件一起送到了温州博物馆进行保管。
尽管目前没有在展出,但早些年也曾有不少人欣赏到了它的流光溢彩。
张俊介绍说,1997年,出自该窖藏的这件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和粉青瓷碟被选入国家文物局为喜迎“香港回归”而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当时全国只选了500件,这两件是温州地区入选的精品。
此外,1999年,浙江省文物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和“迎接澳门回归”而举办的《浙江省文物精品展》,在杭州进行了展出。
张俊表示,据了解,泰顺博物馆的新馆也正在筹建中。相信,在未来,新馆建成后,包括这件玉壶春瓶在内的出自泰顺的考古发现的精品,都将会进行展出,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们的“美丽”。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表示,这一批窖藏瓷器,对于研究全国各地龙泉窑外销瓷器的外销途径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延伸阅读
玉壶春瓶
又叫玉壶赏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之一。明代的玉壶春瓶以青花品种最为常见,主题纹饰常常以云龙、梅、兰、花鸟、缠枝莲等为主要装饰图案。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陈培培/文 张啸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