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讯 农历除夕和正月初一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互敬互爱。男女老少齐聚一堂,阖家共享天伦之乐,幸福满满。小孩最高兴的是除夕夜放鞭炮,拿压岁钱;新年喜滋滋地穿上新衣服,在响亮的开门炮后出门,美滋滋地去拜年。
早早想好怎么花压岁钱,却未能如愿
岁末年尾,最高兴的是孩子,他们会在心里盼着亲朋好友送的“年终奖”:压岁钱。
已年届不惑的市民戴先生回忆,在他上小学时,每次一放寒假,他就想着拿到压岁钱后,可以去买新词典、游戏卡、日本卡通画册、米老鼠书包……但每当收到压岁钱以后,父母总会罗列很多理由,把他还没捂热的压岁钱“骗走”。“那时候,我心里有点不甘,但是每当看到母亲为过节忙前忙后,我心里又有点不忍了。平时,他们为生活所迫,节衣缩食,极少添置心仪的衣服。”
戴先生说:“记得有一年,我一共收到了300元压岁钱,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笔巨款。妈妈对我说,奶奶年前摔伤了腿,问我能不能把压岁钱给奶奶治病。当时,我非常舍不得。可是奶奶摔伤了一定很疼,不治怎么行?想了又想,我还是把300元压岁钱装进一个红包,送给了奶奶。”
现在,很多家长不再让孩子“上交”压岁钱,但有些人开始为如何处理犯愁。“我儿子11岁,每年收到的压岁钱有3000元左右,现在已攒到3万元。我给他办了一张银行卡,把这笔钱存进去,但我还没想好怎么用这笔钱来培养他的理财观念。”戴先生说起这个,有点伤脑筋。
家家户户放完关门炮接着又放开门炮
除夕的午夜,家家户户会放鞭炮,这叫关门炮。方丽丽家住平阳,今年36岁。小时候,她听到这些鞭炮声,总是会捂住耳朵,“爸爸拿出鞭炮,我们兄弟姐妹4人就跟在后面,捂着耳朵,当鞭炮声响起时,小心脏总是被震几下,既紧张又兴奋。”
兄弟姐妹还会买些小鞭炮玩。“鞭炮店的鞭炮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有水炮、开心果、龙蛋、闪光棒、带响魔术弹……我们就买了20元的鞭炮,满载而归。”方丽丽说,她是老大,由她点燃小鞭炮,但作为女孩子,还是会怕。取出打火机,把小鞭炮点燃后,她会急忙捂住耳朵躲开。一眨眼,小鞭炮就炸开了,噼里啪啦,兄弟姐妹就会大叫:“鞭炮真好玩啊!真好玩!”
那时候,看到别人放鞭炮,方丽丽都会高兴地跑过去,然后等着鞭炮放完,去捡那些没有引燃的拿回去玩。鞭炮有很多玩法,或放在手上点燃,然后扔出去;或埋在泥地里炸出一个坑;或扔进瓶子里把瓶子炸碎……
“小时候,快乐很简单,玩这些都能快活很久。”说起小时候放鞭炮的情景,方丽丽仍是一脸兴奋。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门炮”,象征辞旧迎新。丽丽的父亲先放一串小鞭炮“百子炮”,再放三发的双声大爆竹。
“鞭炮声震耳欲聋,大清早我还在睡觉呢,就被震醒了。这声音要持续好久,一般要一两个小时才能结束,我才能安心睡觉。”方丽丽说,这鞭炮声响起后,新春正式到来。
裁缝挑着缝纫机上门做新衣
正月初一穿新衣,是小时候对过年最大的期盼之一。
永嘉陈女士年近五旬。她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小时候一年到头没几件新衣裳穿,衣服大多是姐姐穿小了给妹妹。妹妹想要穿新衣服,那就得等正月初一。
相比小伙伴,陈女士家里条件还好一些。她妈妈平日里会存一些布料,年前把布料拿出来,请村里一个裁缝挑着缝纫机带着电熨斗上门,给家里每个人做新衣服。
因为是过年穿的,新衣服大都是红色的。裁缝师傅很懂她妈妈的心意,裁制的新衣服,通常不是合身的,而是大一个码数,袖子、衣服都要长一些,今年挽起袖子穿,明年个子长高,就刚刚好了。
春节之前,这件新衣服陈女士是绝对舍不得穿的。她会把它叠起来放枕头边,不时拿出来在镜子前比划比划;再整整齐齐叠好,等着正月初一穿。
后来街上开出了裁缝店。年前,裁缝店里的布料,堆得像小山那么高。顾客在年前需要提前一个月把布料送到店里,师傅才有可能把新衣服赶制出来,过了腊月十五,生意好的裁缝店,就不收布料了。
关于过年穿新衣服,陈女士还有件伤心事。当时她穿上了漂亮的新外套,上有两个口袋。正月初一,她把分到手的炒米糖放口袋里,妹妹吃完了就来抢她的,“唰”的一下,把陈女士的口袋撕开了线。这事让陈女士记到现在。
小时候那种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的经历,让一些过来人觉得辛酸。现在,陈女士家的姐妹会互相买衣服送对方,平日里,也大多按季节变化的需求购置衣服。不过,不管年内多忙,陈女士还是习惯于给丈夫和女儿买套新衣服,“过年时候穿,新的”。
去拜年纸蓬包曾是标配
按温州旧俗,正月初一,大家基本上都会在家里向长辈拜年。正月初二起,亲朋好友之间才开始互相拜年,持续到初十。
乐清大荆的郑先生今年41岁,是家中的老大,每年正月初二,他都会和父母一起提着自制的菜油、面条去亲戚家拜年。“有些亲戚一年没见,趁这个机会,叙叙旧,联络联络感情。以后等父母老了,走不动了,作为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我要接过这个棒。”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拜年的礼品很有特色,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故称“纸蓬包”。
过年的最后一个节目当属正月十五元宵节,过了这天,年也算过完了。
今年元宵节晚上,温州市图书馆将举行猜灯谜大会,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去体验一回。
压岁钱
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