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乡镇教育基金人大代表带头认捐近百万元

温州都市报2025-05-12 09:28

  温州网讯 “目前,我们的教育基金已收到1500多万元,其中40余名人大代表带头认捐近百万元。”日前,瑞安市高楼镇西侨村负责人这样介绍。瑞安市高楼教育基金于4月5日成立,主要用于改善山区师资力量等。这是近年来该镇人大代表履行监督职能,为本地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大力量作出的又一示范。他们希望让山区教育基金改“输血”为“造血”,深化青年发展型山区建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本期《代表在线》栏目邀请四位人大代表,谈谈他们对乡村教育、乡村振兴等方面看法和建议。

  瑞安市人大代表 王云桧:

  吸引优秀师资,提升教育水平

  2024年末,高楼镇积极筹措教育基金成立事宜,希望以“教育之优”助推“城镇之强”。高楼镇人大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组织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从调研筹备、宣传动员到示范引领,全程发挥代表作用,助推高楼教育基金成立,“优教强镇”行动取得新进展。

  其中数十位代表以身作则,带头捐款,从而汇聚社会力量,助推本地教育高质量发展。该教育基金可通过奖励和补贴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山区任教。如聘请名校讲师来高楼培优上课,奖励优秀学生,激励教师群体,补充丰富海外侨童交流活动等。还可设立山区教师奖励基金,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满意度。同时,教育基金还通过提供进修机会和专项培训,提升山区教师的教学水平。

  瑞安市人大代表 王朋:

  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教育支撑

  高楼教育基金的成立,是社会各界力量对教育事业支持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反映了市民对优质教育的向往,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办“好”教育的决心。对百姓而言这是人才培养、教育传承的一次生动实践;对政府或者教育部门而言,是百姓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许,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同时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强城筑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温州市人大出台《温州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从立法层面,对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和约束。相信,瑞安市的教育工作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强城筑核”贡献教育力量,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教育支撑。

  高楼镇人大代表 王步钗:

  “家燕归巢”,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高楼位于瑞安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旅游和农林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相对落后,导致村镇学校生源流失严重,人才培育后劲不足,很少有能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目前山村居民以年长者居多。

  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下,推广山区文旅、农业都需要年轻人才来担当。成立教育基金,是希望在引进优秀教师之余,还能让他们留下来。优秀的师资才能留住好的生源,好生源才能给乡镇培育人才带来希望。而这些从本土获得教育的孩子,更愿意回到家乡参与乡村建设,帮助家乡的教育、宣传家乡,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乡村全面振兴才能更快实现。教育基金关注的不仅是教育本身,还希望通过提升山区教育水平,间接推动经济发展。如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业人才,改善山区经济结构,缩短城乡差距。

  高楼镇人大代表 杨永西:

  创新教育模式,激发教育活力

  无论是城市还是山区,如果一个地方的教育办不好,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好,办好教育这个地区才有希望。高楼镇的教育基金在2012年筹划过一次,当时也是全镇的华侨、企业家、机关干部、村干部等一起创立,捐款数额较大,主要是给考上大学的孩子一定的奖励。这次成立教育基金募捐的款项将全部投入教育服务,要在提高师资等方面做比较大的调整和提高。

  当然,教育基金也将支持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例如,通过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激励教师开展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同时,教育基金还通过举办表彰活动和奖励优秀教师与学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希望山区教育基金,在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吸引优秀师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不仅提升了山区学生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也为山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

  这支乡镇教育基金人大代表带头认捐近百万元

  本期《代表在线》邀请其中四位,请他们畅谈乡村教育乡村振兴

  记者 陈莉莉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