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快餐式休息让你“满血复活”

2017-05-18 10:53

  伸个懒腰、闭眼迷瞪一会儿、深呼吸几次、与身边人开个玩笑……别小看这些短暂的改变,它能让你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使压力、疲劳得以释放,即便短短几分钟也可以让整个人像加满油一样动力十足。在日常繁忙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不妨试试这些快餐式的休息,能让你“满血复活”。

  所谓快餐式休息,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高效便捷的休息方式,它所需要的时间很短,也不受环境的限制,且形式多样,因人而异。不同于休假、夜间睡眠等长时间放松方式的另一个优点是,休息后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不会让你被“懒虫”缠身。如果你养成了常常进行快餐式休息的习惯,就能及时清空体内的压力和疲劳,避免它们不断累积、暴发,最终积劳成疾。可以说,快餐式休息是生活中最便捷的放松方式。

  快餐式休息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和喜好量身定制,只要能让你感到放松就可以,以下10个方式可供参考。

  小憩20分钟。夜间睡眠固然十分重要,但白天的小憩对保持体力、提高学习及工作效率也有很大帮助。多项研究表明,小憩是减压神器,可以有效降低体内压力激素的分泌;能提高灵敏度和工作效率,休息后你会感觉更有活力,思想更加敏锐,科学家也证实,起床8小时后再小憩20分钟比早上多睡20分钟更解乏;也更有利于心脏健康。研究发现,一周午睡3次以上、每次小于30分钟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了37%;此外,小憩还有助于保持身体稳定状态,促进细胞修复,还可以简单有效地积蓄能量,让整个人更健康。

  认真伸一个懒腰。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伸个懒腰,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舒服自在。这是因为伸懒腰能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还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缩和呼吸的加深。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伸懒腰时保持身体放松,将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于头顶,脚尖交替伸直和上钩,四肢伸展的同时,还可以向左右转体,大约持续30秒钟。

  喝一杯热茶。繁忙之中的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身体缺水正在加重你体内的压力和疲惫。只需花1分钟,喝杯白开水或沏一杯热茶,就能让你恢复活力。发表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喝水能够让你的大脑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维敏捷。在炎热的夏季,喝杯热茶还是清热止渴的法宝,因为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加速汗腺分泌,还可以利尿。英国科学家研究证明,热茶的降温效果比冷饮好,是消暑佳品。

  发呆5分钟。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发呆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他们发现,心无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大脑中的α脑电波得到加强。这种特殊的脑电波可以抑制信息超载,让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从而改善情绪,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不安,还能加强记忆力,缓解疼痛,并提高免疫力。另有研究发现,每天适当发会呆能将焦虑和抑郁风险降低25%。

  做个工间操。运动是种积极的休息。工作学习累了,起身做一套工间操,可以让你瞬间恢复活力。拉拉筋、扭扭腰,或者深蹲、靠墙站立、高抬腿、俯卧撑都是比较简便易行的运动,还可以练一两组瑜伽或太极的动作,时间不必太长,几分钟就能让身体充分休息。

  来个头部按摩。简单的头部按摩自己就能来,比如梳头疗法。选择个人比较能接受的力度,用十指指肚或指尖,从双眼眼眶上沿开始顺着往后梳头,梳至颈后风池穴,反复数次,也可以用牛角或实木梳子代替手指。这个动作可以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和经穴,有效松弛头部神经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每天坚持梳头3~5分钟,对于解除疲劳和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大有好处。

  吃点健康零食。在两餐之间或餐前吃点健康零食,既可以让你得到身心的放松,还有助于补充营养。不妨在办公室储备些零食,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左右给自己来个短暂的“茶歇”,酸奶、水果、坚果等都是比较健康的零食选择。但饱餐之后不要再吃零食,特别是晚上;如果吃零食的量比较大,应当减少正餐的数量,以避免肥胖。

  出门晒晒太阳。晒太阳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国人晒太阳的时间仍远远不够。不妨在你感到疲倦时,把晒太阳这个功课补上。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此时可以散散步,或者边晒太阳边打电话,一举两得。可以多晒晒背部、双腿和头顶,有助于钙的吸收、合成,还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晒15~20分钟为宜。

  和别人分享一件趣事。欢笑是最好的减压良药。工作一两个小时后,和同事或家人分享一件趣事,或看看漫画书、搞笑视频等,都可以瞬间降低体内的压力激素。也可以在办公室或家里走动一下,与同事聊聊天,身体也能得到放松。

  用温水洗把脸。疲倦时用温水洗把脸,能让整个人精神焕发。水温不宜太热,也不能太冷,以35℃左右为宜。先把脸洗净,然后用温水把干净毛巾打湿,敷在脸上或脖子上1分钟,同时深呼吸几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不过,毛巾要注意卫生,需定期清洁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