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藤牌舞首次亮相浙警院

温州晚报2025-10-22 09:04

温州网讯   10月19日,浙江警察学院临安校区的操场上,秋凉被藏蓝身影点燃。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操场中央突然传来藤牌碰撞的闷响——手持朱红藤牌与短刀的新生踩着鼓点变换阵型,国家级非遗瑞安藤牌舞首次亮相警院,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场跨越四百年的文化对话,背后是温州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更藏着一段三代人接力守护的动人故事。

操场惊鸿:

藤牌舞里的古今警务共鸣

“砰!”随着最后一声藤牌合击,浙江警察学院的操场上爆发出阵阵掌声。60余名身着训练服的新生收势站立,朱红藤牌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格外清晰,刚刚结束的瑞安藤牌舞表演,让在场家长与师生久久回味。

这是该舞种首次登上浙警院的舞台。表演中,新生们时而举牌防御,藤牌稳稳护住要害;时而挥刀出击,短刀落点精准有力;阵型变换间,与一旁的棍操表演无缝衔接,尽显攻防韵律。

学院老师道出了引入藤牌舞的深意:“其格挡、闪避、协同推进等动作,与现代警务的盾牌防御、队形配合等技能高度契合,能帮学生理解攻防逻辑。”

据悉,学院已与瑞安市人民政府在去年就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藤牌舞教育传承基地,研发《戚继光阵法理论与警组控制技能训练》等课程。这种将非遗与警务教学结合的尝试,既锤炼了新生的身体素质,更培育了他们的团队凝聚力与爱国主义精神。

看台上,家长们攥紧外套,望着褪去青涩的孩子。当藤牌再次齐举,阳光穿透牌面洒下的光斑,仿佛串联起戚继光抗倭的古战场与新时代的练兵场。

两天授艺:

传承人眼中的“硬核”学员

这场惊艳亮相的背后,离不开温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徐晓堂的授艺。9月17日,接到浙警院邀请的徐晓堂赶到临安校区,面对60余名正处军训中的新生,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密集教学。

“警校生的纪律性超出预期。”徐晓堂从事藤牌舞教学多年,却仍被这批学员打动。他回忆,训练全程无一人偷懒玩手机,休息时常有学生围上来请教动作细节。原本准备的10个基础动作被迅速掌握,在带队老师提议下,他又追加了5个招式。

他介绍,最具挑战的是一个模拟刀盾兵破阵的翻滚动作,“类似古时砍敌方马腿的招式,日常很少接触”。起初多名新生动作变形,但没人轻言放弃,主动加练一个多小时,直到全员掌握。

徐晓堂感慨:“藤牌舞源于军队实战,军警学员练起来自带气势,这份韧劲难得一见。”

两天教学结束后,学院编舞老师从这些动作中筛选编排,最终形成开学典礼上的表演版本。徐晓堂给记者看了相关视频,他说,动作或许还有提升空间,但那份精气神完全传达到位了。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是非遗与警魂的成功共鸣。

三代接力:

百年藤牌舞的传承密码

徐晓堂的从容授艺,源于家族三代人的传承积淀。在瑞安,徐家与藤牌舞的缘分已延续近百年——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表演者,父亲是国家级传承人徐巧青,如今接力棒传到了他手中。

“小时候跟着爷爷、父亲去各村表演,锣鼓声一响就挪不开脚。”徐晓堂的童年记忆里,藤牌舞是最鲜活的娱乐。上世纪娱乐项目匮乏,徐家父子的藤牌舞表演深受乡亲喜爱,哪里有庙会、节庆,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耳濡目染中,徐晓堂慢慢学会了舞大旗、打对子、双刀战藤牌等全套技艺,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全能演员。

年过七旬的徐巧青是瑞安藤牌舞的“活字典”,2018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不仅精通所有动作与配乐,2014年还受邀担任瑞安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藤牌舞传承基地总教练,将非遗融入警务训练。在父亲影响下,徐晓堂从20来岁起投身传承,至今已教会五六百人,足迹遍布校园、政府机构与文艺团队。

从戚继光抗倭时的实战阵法,到清末百姓纪念英雄的表演,再到如今走进警校的教学课程,瑞安藤牌舞的形态在变,但内核从未改变。

这场开学典礼上的表演,成为瑞安藤牌舞传承史上的新坐标。当古老阵法遇上现代警务,当家族传承连接校园讲台,这门国家级非遗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国家级非遗藤牌舞首次亮相浙警院

记者 叶雄伟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