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根友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书写“笔锋破晓”。
温州网讯 日前,根据书法家叶根友真实经历改编的励志电影《笔锋破晓》新闻发布会在温州威斯汀酒店举行。影片由范丛柏编剧并执导,秦跃芳监制,计划于2026年登陆全国院线。这部电影将全程在温州、丽水等地实景拍摄,细腻讲述一位浙南农家子弟如何在三十余载的人生浮沉中,坚守书法梦想,最终以笔为锋,划破命运曙光的动人故事。
叶根友1977年出生于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五六岁时,他看着父亲用毛笔为乡邻写春联,第一次感受到了翰墨的魔力。这份最初的热爱,成为他此后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16岁因家境贫寒辍学后,他怀揣150元离家谋生,十年间辗转31份职业,从工地搬水泥、做打火机学徒到后来掌勺做厨师,纵使历经千般苦,却从未放下对书法的痴迷。“有太多孤独的日子,我靠写字熬了过去。”叶根友在发布会现场动情地回忆。
温州,被叶根友亲切地称为“第二故乡”。这里既给过他冰冷的挫折,也馈赠了他最温暖的生机。新闻发布会上,他深情分享了两个刻骨铭心的故事:“1996年4月16日傍晚,我流浪到温州市区飞霞桥附近,身无分文,几天没吃饭,蹲在路边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时,一位约50岁的车库管理老伯在众人质疑声中,执意将20元钱塞到他手里,随后另两位一男一女的市民也分别给了他10元。“正是这40元钱,让我吃了顿饱饭,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让他至今念念不忘,从2011年起便多次通过媒体寻找三位好心人,期望能当面道谢。
在温州永嘉县上塘镇一家饭店做厨师期间,叶根友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每天下午2点到4点的休息时间,成了他雷打不动的练字时光,主要练习“连笔空心字”。面对其他厨师“练这字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的不解,他只是笑笑,因为“写字是最让我快乐的事,不需要什么理由”。转机出现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当天,他主动联系报社展示双手同时书写“奥运强国”的绝活。报道刊发后,文中一句“叶根友说,想在书法的领域有所发展”深深触动了他。“正是这句话,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把书法当作一生的事业来追求。”
从此,他的人生真正迎来了“破晓”。从街头摆摊为路人设计签名,到潜心研创“两笔同书”“三笔同书”乃至“五笔同书”的书法绝技,他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2002年10月1日,他以连续17小时13分钟4秒书写7659个“连笔空心字”创下中国电视吉尼斯纪录,完成了从民间书法爱好者到专业书法家的蜕变。如今,他创立的叶根友字库已被广泛应用于报纸题字、地铁站名和各类广告设计中,其独创的刀锋黑草体“梦”字更被选为中国梦宣传画指定字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梦写‘梦’人”。
电影制片人透露,为真实还原叶根友的成长轨迹,主创团队已多次赴丽水、温州等地深入采风,走访他当年打工的工地、居住的旅社和摆摊的街头。“比如他在景宁住的旅社,六个人挤一间房;在温州露宿公园时,曾捡垃圾堆里的破鞋穿——这些真实细节都会在影片中呈现,我们不回避苦难,也不刻意煽情,力求展现一个奋斗者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编剧兼导演范丛柏在发布会上强调,《笔锋破晓》希望传递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逆袭故事,更是一种在艰难生活中坚守热爱的精神。“叶根友的故事不是简单的‘草根成功记’,而是一个人在生存边缘仍不放弃梦想的精神写照。希望这部电影能成为一剂‘精神暖流’,让当代年轻人在面对各自的人生课题时,能从中获得坚持的勇气和力量。”
浙江省广告协会会长卢永福、中国万同集团董事长王俊桦等嘉宾也出席了发布会,共同探讨了电影艺术与地方文化推广的融合路径。歌手厉智敏的主题演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目前,影片已完成全部取景地考察,预计年底前完成拍摄。这场以笔为锋、以影为梦的银幕创作,即将在温州这座曾见证梦想萌芽的城市,书写下一段关于坚守、感恩与破晓的时代佳话。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电影《笔锋破晓》将于温州取景 讲述“写梦人”叶根友的逆袭人生
记者 予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