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园:在瓯越山水书写中原文化的厚重

温度新闻客户端2025-10-17 10:11

  温州网讯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26年4月至7月在温州举行,包括北京园等12个省市城市展园、意大利米兰园等11个国际城市展园、杭州园等11个浙山浙水展园在内,共计34个城市展园落地温州园博园。今天,一起聚焦郑州园。

  郑州园鸟瞰效果图

  如何将河南郑州“天地之中”的厚重智慧,汇聚于“向海而生”的温州,呈现从“山海”走向“天下”的共享愿景?在本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郑州园将以“功夫郑州”为核心主题,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融入生态设计,化作可触可感的现实景观。园中顺应自然的山势,潺潺花溪蜿蜒其间,禅意建筑点缀其上,亭台、石径、花木交相辉映,一座“花俏仙山”正从设计图纸走向现实。

  天地之中 

  功夫少林“远道而来”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中点”,也是“起点”。从黄帝的传说,到游子心中的寻根之地,再到北宋的盛世繁华,都在这里留下印记。近年来,郑州以“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为城市品牌,努力在古老根脉与现代活力之间找到新的表达。

  此次郑州亮相温州园博园,便将这种表达化为园林空间:“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郑州园从这一文化根脉出发,以“少林禅武”为内核,借山水之境营造出刚柔并济、动静相生的意境。

  郑州园南靠仙门山,北朝仙湖水系,园区整体依山就势、临水而居,山水相依、格局开阔。游人行进其中,既能仰观山势的雄浑,又能俯瞰水面的灵动,在步移景换间形成“望山—登高—俯瞰”的渐进体验。

  “功夫郑州,花俏仙山”。待到园林建成,游人入园,抬头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俏仙山”,山花与禅意相映,开场便营造出诗意的气氛;沿着“捻花石径”缓步而上,石径两侧花草摇曳,就像登山修行的过程;登上“嵩望亭”,视线豁然开朗,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构成一道开阔的视觉长廊;继续逐级抬升,走到核心景观“功夫小院”,进入“功夫居”,品茗对坐,体味“禅茶一味”的闲适;再绕行过“功夫居”,在“拳风竹影”间,修竹成林,清风拂过,竹影摇曳仿佛武术招式的快与慢。

  这样的一条动线,既有从花境间信步徜徉的妙处,也有至茶席前对坐清谈、品茗论道的从容。动线在疏密开合之间展现出节奏的变化,将动与静、刚与柔巧妙结合,犹如“功夫郑州”的写照——既有力道之美,又不乏细腻的温润。

  更添趣味的是,入口处可能就会遇到“功夫小和尚”,这条动线融入了河南文旅的成熟IP——卡通形象“功夫阿中”。它以少林功夫为灵感化身,演绎雄鹰展翅(鹰爪功)、千手如来(般若禅掌)和旋风扫叶腿(少林金刚十二腿)等经典招式。游客可与“功夫阿中”不期而遇,留下互动合影,也让功夫文化以一种轻松、可亲的方式跃然园中。

  花俏山效果图

  登高而行

  让花影与禅意共生

  在园博园中,郑州园是为数不多设在半山腰的展园之一,南北最大高差达14.8米。于是,郑州园设计团队顺势而为,让地势成为园林叙事的一部分,使游客在登高与下行的过程中,逐层体会“花俏仙山”。

  顺着山坡,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迎宾花海。毛石砌成的挡墙若隐若现,河南的月季、牡丹与温州的山茶次第开放,花拟为水,蜿蜒起伏,宛如一条流动的“花溪”。花影之间,一株河南乡土树种国槐静静伫立。它常见于中原地区的田野、寺庙与村落,枝叶婆娑,给游客带来一种“老家河南”亲切而安稳的熟悉感。

  拾级而上,便走进“捻花石径”。山石铺就的小路随地形而走,花与石彼此相依。百子莲、千叶蓍与波斯菊等宿根植物在两旁散落,仿佛随意生长,颇具野趣。走在蜿蜒的石阶上,偶有微风拂面,花草轻轻摇曳,好似在微笑点头,正是暗合了“捻花微笑”的禅宗典故。

  走到半山腰,眼前会顿时开阔。“嵩望亭”和“功夫居”两处永久性建筑静静伫立在天然的平台上,凭栏远眺,湖光山色一览无遗。亭台与山居相映成趣,动线随山势起伏而展。登高的畅快,与一路拾级的趣味,前后呼应,山路因曲折而更有意味。让人心中不觉生出一份“登高悟禅”的宁静。

  如果说高差塑造了郑州园的空间节奏,那么植物配置则赋予了它文化的温度。郑州园设计团队负责人闫梦蝶认为,“禅意”不仅是指松柏竹林这些植物,山坡上恣意生长的草甸野花,遵循自然规律,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山林野趣也同样诠释禅意。郑州园以“野趣共生·南北芳华”为种植设计理念,西侧古朴静谧,东侧生意盎然,游客以花为媒,与山对话。草木与溪流交织,花影与禅意共生。

  郑州园入口效果图

  不止展园

  让“功夫郑州”在山水间生长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江湖梦”,而嵩山少林寺往往是那个绕不开的地方。

  郑州园借着仙门山的地势,把少林功夫当作骨架,把花草树木当作外衣,在半山之间勾勒出一幅独属于中原的风景图。最终,以园中两座永久性建筑——“功夫居”和“嵩望亭”为代表,成为郑州留在温州山水间的两张亮丽“名片”。“嵩山少林”与温州“仙门山”就此顺其自然地展开一场跨越空间的对话。

  半山腰的一处天然平台上,因势建起一座“嵩望亭”。亭子风格呼应河南郑州“天地之中”建筑群的神韵,四角飞檐在漫山花溪的映衬下高高翘起。“嵩望亭”虽不大,却是郑州园的最佳观景点,占尽了山水风光:仙门河在不远处蜿蜒而过,犹如一条银带洄游而来,给园林平添几分灵秀之气。亭子两侧会有一副楹联:少林功夫融中岳,黄帝故里溯根亲。又将这瓯越山水的清秀与中原的厚重相连,让人在凭栏远眺之时,也能让脚下的土地和源远的文化产生呼应。

  再往上走,便到了功夫小院,其主体建筑是“功夫居”。小院不大,既能闲坐品茶,也能抬眼望景。“功夫居”的灵感源自少林寺山门,被提炼成一座新中式小亭,保留了单檐歇山顶和圆窗的神韵。亭子为半封闭式,在展会期间,它是展陈与文创空间,既能展示郑州的新风貌,也能选购“功夫阿中”摆件、冰箱贴等趣味小物。待展会落幕,它又会回归中式茶社的身份:“禅茶一味”,一壶清茶,一阵山风,一面湖光,郑州的味道便融入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功夫小院里还有一面“姓氏树”景墙。作为炎黄子孙的祖根之地,郑州孕育了无数姓氏,中国百家姓中绝大多数可溯源至河南。等到开园,游客们可在此驻足,留下一张合影,把“寻根”的心意带回家。

  和人们想象中肃穆的少林山水不同,郑州园并不想让功夫只是凝固在一个符号里。“功夫居”和“嵩望亭”,是登山路上的休憩点,更是园子未来的“活力聚落”。它们会继续开放,成为中式茶社、观景点,甚至是朋友聚会的好去处。这样,展会的热闹结束后,郑州园的故事还会在日常生活里慢慢展开。

  在郑州园,无论你是走过演武广场拾级而上,还是在亭里停驻一刻,都能感受到一种来自中原浑厚而亲切的气息。功夫的豪迈,禅茶的静谧,山水的野趣,在这一处半山花境里交织,留给人们一个可以反复回望的“功夫郑州”。

  往届风采

  2015年第十届 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

  郑州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郑州院子、淳朴人家”为主题,展园通过对郑州地区民居及居住环境的空间展示,捕捉中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传达历史悠远、朴素、谦和的文化内涵;以小见大,展示中原人对生活之美之挚爱。平面布局以发源于河南的河图洛书中的九宫格为母体演变而来,通过游线的合理组织,形成尺度不同、风格各异的院落空间,包括月季园、家院、陶院、砖雕院等,从而展示了河南郑州独特的文化内涵。郑州园获得了综合大奖以及建筑小品大奖、设计优秀奖、优质工程优秀奖、植物配置优秀奖。

  2017年第十一届 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

  郑州园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以“家源”为造园之立意,重点展现郑州——黄帝故里“同根同祖同源”的理念。以郑州传统园林为载体,体现本土特色和地域历史文化特征,总体布局以主园路为主线,通过起承转合的游廊空间,将“郑风家和”“礼乐人和”“家源亲和”“天地大和”四个主题序列游览空间串联起来,突出“和”的愿景,营造出了一个极具中原文化特征和郑州地域家园文化的精致展园。评获“室外展园综合大奖”“展园设计大奖”“建筑小品大奖”“优质工程大奖”“植物配置优秀奖”。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花俏仙山 功夫郑州 在瓯越山水书写中原文化的厚重

  记者:潘圆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