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从新手校长到‘种子’校长,我不仅在校园里播下了乡土文化的种子,更在自己心里播下了永不停歇的种子。我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种子计划’的滋养。”温州市未来乡村学校“教师筑梦”培育项目第一期结业暨第二期启动仪式近日举行。现场,还进行了乡村学校共享结盟结对活动,并开展种子学校微变革项目颁奖,种子青才、种子教师展评项目颁奖。
2023年7月,市教育局发布《温州市未来乡村学校培育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未来乡村学校建设。同年12月,市人民教育基金会设立邵敬有“未来乡村教师筑梦项目”基金500万元,全面聚焦“种子校长”“种子青才”“种子教师”三支关键队伍,系统培育乡村教育的核心力量。自实施以来,项目通过构建“领导梯队+专业骨干”复合型培养体系,显著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决策与经验辐射能力,强化了中层干部的管理执行与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执教与研修组织能力,为全面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注入持续而坚实的动力。
瓯海区泽雅镇第一小学教师曲志芳发起“萤火虫计划”,以“一个人觉醒”带动“一群人生长”;瑞安市云周周苌小学教师许洁在培训中敢试敢闯,不仅学会新教学方法,更实现角色、认知、行动与视野的四重蜕变;文成的潘福生校长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让大山里的孩子触摸前沿科技;乐清的吴晓阳校长把培训学到的“生长力量”转化为学校发展新动能;永嘉县巽宅中心小学校长吕志仁13年以校为家,倾尽心血浇灌学校……一颗种子,承载昨日的期许;一棵大树,舒展未来的轮廓。这批承载希望的“种子”已在瓯越乡村大地上破土而出、抽枝展叶,焕发出蓬勃的教育生命力和示范效应。
“种子”的力量,还是教育改变乡村面貌的微观缩影。一条未来乡村学校的创建之旅正在显现。苍南县宜山镇第三小学从乡村薄弱校起步,依靠“遇见系列空间场景”打造,在短短两年内完成省级现代化学校的蜕变,让乡村孩子也能在创意环境里学习,拥有“这就是我想要的校园”;洞头区灵南小学坚持22年把足球做成特色,当孩子们在绿茵场追逐热爱、绽放自信,可以看见他们脚下的力量、眼里的光芒,以及和世界对话的勇气。
“在刚刚结束的第一期培育中,‘种子’队伍通过学校发展诊断、北京重庆实践学习、校际联盟诊断、教育故事演讲表达等多元形式,挖掘本土教育基因,构建在地化教学体系,夯实了温州乡村学校的发展路径与评价标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开始的第二期培育将聚焦“立足校情,深化拓展,做精做细”,围绕“融合课程与未来学习社区打造”重点突破,以特色提升撬动育人能力建设,推动教师能力跃迁,打造具有示范价值的乡村教育创新样本。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首期未来乡村学校 “教师筑梦”培育项目结业
记者 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