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打造创新之城实践新样本

温州日报2025-09-25 09:15

国电投新能源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量产基地车间。王晓莉 摄

浙南低空经济孵化基地。江汉 摄

龙港市政务客厅。苏巧将 摄

  温州网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训回响,映射龙港这座年轻城市由小渔村向“创新强市”的蜕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龙港带着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创新实践经验,勇立潮头,逐浪前行。

  温州首个浙南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基地在龙港诞生,高端机械设备智造园在这里蓬勃发展,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站在“新五年”发展新起点,如何用好“创新”这把应对挑战、解决难题、把握机遇的“金钥匙”,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向“新”而行,向“新”而强。龙港坚持“工业立市、创新强市”,全面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链无缝衔接,率先走出一条“两新”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龙港路径,打造创新之城实践新样本。

  科技向“新”,为产业升级添动能

  如果说科技创新如同“拿着锤子找钉子”,那么,产业创新就像是“找准钉子造锤子”。

  在龙港,你会发现,制造业是当地“两新”深度融合的最大场景。今年来,龙港市坚定走好创新发展“华山一条路”,以省级高新区为核心,聚集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等特色产业赛道,深入实施制造业“三百三新”计划和“人工智能+”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个月居温州市前三。

  当传统印刷业遇上AI会碰撞出哪些新火花?科技赋能下,龙港创建了印刷产业垂类大模型、综合数据库,积极抢占“谷子经济”“潮玩经济”新赛道。如今,文创企业超千家、产值超28亿元,占印刷总产值五分之一,龙港印艺“爆单”全球,“中国印刷城”金字招牌再次被擦亮。

  产业创新落到实处,关键在企业。如何推动企业在创新中“唱好主角”?关键一环在于,技术升级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进而以产业需求反向锚定技术靶点。走进龙港市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臂正有序地忙碌着。随着一道道工序完成,食品包装袋如流水般产出,其中不乏当下的网红零食与热门速食品牌。这家本土包装印刷企业持续深耕研发领域,尤其在单一材质和可回收包装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公司新引进的可回收材料生产线将于明年1月投产。未来三年计划再投产4条生产线,助力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现代产业需要科创赋能,科技创新需要产业转化。评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得好不好,还需要产业发展来“打分”。近年来,龙港市积极探索经济发展创新路径,加强产业布局多元化发展,目前已在多个行业开辟新赛道,吸引大量领军企业和优质项目。5年建成72.6万平方米的“4+N”大孵化器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分别翻两番、翻一番,形成全域、全员、全方位抓创新的良好格局,推动“龙港制造”向“龙港创造”跃升。

  人才向“新”,为城市发展蓄势能

  动能澎湃,在于人才活力的加速迸发。

  近日,“科技副总”戴志锋和团队来到浙江辉柯纸塑制品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对新研发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像戴志锋一样,一批省派“科技副总”入驻龙港企业,一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推进。今年以来,龙港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招引科技人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创新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印刷机长”是龙港印刷界的“技术担当”。浙江新雅包装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郑光晓,就是该公司的“印刷机长”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累计培育了12位“印刷机长”、3位技术骨干、169名高级工、48名中级工、166名初级工和18名技师,为龙港印刷产业人才实现增技又增收。

  搭好筑梦台,逐梦人自来。据龙港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龙港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拓宽人才流动通道,继续推进“科技副总”“问企识才”“双聘双认”等改革,迭代优化“万龙归港·人才优政”,实现聚人才、重产业、增服务、优机制的人才生态模式。聚焦印刷包装、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五大特色产业,出台“5+5”产业人才政策,全年新增国家、省级领军人才3人以上,引育技术技能、大学生等各类人才10000人以上。并且,实施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两翼齐飞”,更加注重“大人才+大项目”,全力打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大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怎样以“人”突出产业集群聚能?龙港探索建立市领导“链长”挂帅、龙头企业“链主”引领、科研平台“链创”支撑的三链融合机制,推动印刷包装、新材料、绿色纺织优势产业强链升级,新能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兴产业延链壮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建链集聚,构建具有龙港辨识度的“3+3+3”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创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当人才与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高效耦合,整个城市定将激发创新发展的“乘数效应”。

  政策向“新”,为城市活力提效能

  城市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得益于政策的精准引导,龙港传统产业在科技加持和企业转型的一次次双向奔赴中迭代升级。

  城市向“新”,活力唤醒。

  “拿地即开工、预验即投用、竣工即领证”——“龙港速度”打造的高效服务,吸引众多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城市活力指数升级。浙江云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温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标准联接件生产商,该公司在龙港落地了总投资达6.3亿元的零部件智能生产基地项目后,又投资建设超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新项目投产后,年产可达200万台智能汽车门锁,推动龙港智能车锁产业延链补链。

  像这样,在智能制造领域脱颖而出的领军企业,正是龙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升级新赛道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为助力企业智造升级,龙港市强化科创型企业梯度培育,“一企一策”推进规上企业“六个全覆盖”、企业创新“5个90%”,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国电投新能源、金田塑业入选全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

  政策向“新”,平台提能升级。北大、复旦两大“顶尖学府”陆续瞄准龙港,共建产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提速建设北大龙港高端量子科技联合实验室、龙港复旦卓越创新中心,揭牌落地浙工贸产学研训“四大平台”,完善“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新增孵化空间10.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28个、创新创业人才1396人,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6%,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增速居温州第一。

  政策向“新”,全员招商赛马。“管行业就要管招商”,这是龙港市招引“内卷”的生动体现。高标编制9大领域产业链招商“图谱”,推出15+N“全员招商、招大引强”赛马机制,靶向招引亿元产业项目28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5个。

  政策向“新”,改革攻坚破题。创新每向前一步,改革就跟进一步,这是龙港作答“探路先行、服务增值”改革命题的使命意识。龙港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有闯介绍称,当地聚焦创新发展堵点难点问题,推出数据“知产质押”、工程“暗标盲评”、优企“数据得地”等改革,有效释放企业动力、人才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投资项目全过程“政务+金融”服务改革累计帮助65家企业融资9.17亿元,全省首创“数据知识产权存证及质押融资”模式,登记量达384件,4家企业获质押融资5亿元。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打造创新之城实践新样本

  龙港“镇改市”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系列报道④

  记者 缪小霞 龙港融媒记者 王炫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