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肯恩大学打造“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样本。
平阳企业国望(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伊利亚斯受聘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业教授,进校开展科技合作活动。
温州网讯 如何破除人才有序流动的荆棘藩篱?如何推动城市发展与大学建设双向奔赴?如何激发科创平台力量挺起产业脊梁?……温州坚持“案例就是路径”,以小切口牵引大突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落地生根,支撑壮大新质生产力。
日前,市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第一批市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试点名单,在人才有序流动、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等方面确定了12项试点,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的“温州路径”,加快推进创新温州建设、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人才有序流动
激发“第一资源”创新活力
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中,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关键变量”。在日前举行的加快建设“创新平阳”大会上,该县企业在向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科研人员颁发“科技副总”聘书的同时,现场一批企业高级人才也获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产业教授(讲师)”证书。平阳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校企双向互派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有序流动共享通道,加快形成人才跨体制、跨区域双轨流动柔性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平阳县科技局牵头实施的“产业教授”助推产教融合发展机制项目,依托鳌江实验室共建单位,推动校地、校企人才有序流动,支持高校聘任该县企业高层次或高技能人才兼任“产业教授”,深度参与高校教学及科研活动,推动高校动态更新特色产业学科教学内容,将企业生产线植入校园教学场景。今年以来,平阳县已有14位企业高级人才被聘任为“产业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70名。
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忠华作为省级“产业教授”携手派驻该公司的省级“科技副总”罗杰特聘教授,联合组建 “新型底盘架构关键技术”攻关团队,探索“高校人才赋能产业,产业需求反哺教学”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为校地人才共育共享提供新范式。
为实现“人才无论落在哪里,高校、企业、院所、平台都能使用”目标,我市聚焦人才更好有序流动,精心遴选“科教人”一体改革试点项目。乐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双榜制”改革,瑞安探索建立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人才快速发现、精准匹配机制,温州理工学院试点“现代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实施“学科引领型产业人才协同发展机制”项目,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承担“科技兴农联创体”项目。
建设高水平大学
走好校城融合发展之路
大学是科教资源的集聚地,如何把高校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是高校及所在城市的重要课题。
在此次市级“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试点项目中,温州大学承担“地方研究院精准赋能温州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温州肯恩大学探索深化“双轮驱动、四向协同”机制,推进国际教育科创示范区建设。
温州大学发挥多学科办学、扎根温州办学等优势,围绕温州市“5+5+N”产业体系,自2016年以来先后与我市8个县(市、区)共建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光电、大数据研究、三垟湿地生态环境等14个地方产业研究院,着力打造集科学研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温州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此次试点将加强地方产业研究院的资源与功能整合,构建“学科群-研究院-产业群”联动的科技融创链条,推动学科设置紧密对接产业布局;建设“企业出题-师生解题-市场阅卷”协同的教科研体系,强化培养体系融合产业资源;培育“高校-研究院-企业”共享师资团队,搭建产业师资参与人才培养平台。
温州肯恩大学将依托中外合作办学优势,以“国际化+本土化”双轮驱动为核心,构建“教育-科研-产业-人才”四向协同全链条生态系统,实施创新人才聘任体系机制,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做强国际前沿交叉研究院,打造数据科学、生物医养等领域科创高地。启动肯恩国际科创社区,推进国际人才公寓、配套国际学校与医疗中心建设,构建国际化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示范区制度范式,为“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提供中外合作办学样本。
高能级平台提质增效
提升产业创新支撑力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在科创平台打通影响“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的痛点堵点,将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国科温州研究院此次试点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体系改革,携手温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有关合作企业建立创新医疗器械中试生态,统筹安排资源用于支持中试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医合作+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链条,做强院企联合研究中心模式拓展“伙伴计划”,积极探索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有效路径,赋能温州生命健康产业蝶变升级。目前,该研究院已建成总面积11300平方米中试平台,配备产业化项目管理专业技术团队37人,已入驻特种生物蛋白贴片、贻贝粘蛋白凝胶敷料、干细胞大规模生产制造等中试项目。
为探索高能级科创平台在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一体配置、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独特作用,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通过搭建从“基础研究到孵化转化”全链条医工成果转化平台,着力打造高能级平台高质量成果转化体系。洞头区科技局开展“一业一校一器一企”科技合作试点,建设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试验检测“四位一体”高能级科技服务平台,孵化一批高质量海洋产业科技企业。市卫生健康委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门诊”,打造医研企深度融合新范式,提高医务人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科技的浪潮奔涌不息,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的大场景中,“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多点开花,流动起来的人才、双向奔赴的校与城、拔节生长的高能级平台,正以一个个具体的小切口不断突破瓶颈制约、增创发展优势,一项项试点案例转化为模式、路径,彰显创新温州在新时代改革浪潮中先行先试、破浪前行……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我市首批12项“教科人”改革试点如何落地见效 小切口大牵引 树案例探新路
记者 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