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正义必胜》文艺晚会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温州网讯 9月3日,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晨曦到人民大会堂的星夜,三场不同规格、各具特色的活动,共同构成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壮丽文艺图景。作为这三项重要活动的核心策划与撰稿人,温州籍艺术家、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池浚,以他对历史的敬畏、对艺术的执着和对时代的感悟,讲述这一系列文艺活动背后的创作心路与精神内核。
广场活动献歌合唱:
四首歌,一部凝练的抗战史诗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伴随军乐团的演奏,《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抗战时期创作的经典曲目被唱响,3000名大学生用8分钟豪迈的歌声,追忆烽火岁月,致敬伟大抗战精神。
“年轻一代用朝气蓬勃之声唱起这些不朽的旋律,是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共鸣,更是一堂面向未来的青春思政课。”谈及献歌环节大学生的合唱,池浚的语气中充满欣慰与自豪。
这四首歌曲的遴选,是基于严谨的历史逻辑与情感逻辑的双重考量。“从《松花江上》的悲怆泣诉,到《在太行山上》的曙光初现,再到《保卫黄河》的震天怒吼,最终汇聚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强音,这四首歌勾勒的正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完整路径。”池浚特别提到,为了适应新的审美节奏,通过节选串接、融合联唱等编曲手段,四首歌以组歌的方式一气呵成,“我们要用新时代的强国号角,去呼应80年前的抗战歌声,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力量的接续。”
最让池浚感动的,是这群“00后”大学生们的真挚流露。正如解说词中所写:“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他们大多没有专业合唱背景,但他们用最纯粹的情感,触摸到历史深处的脉搏。”合唱训练期间,池浚深入高校,为合唱团员举办分享会,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学生们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现场的真挚发问,让原定一小时的交流延长至两小时。“这些孩子能懂得先辈的心,一切都值了。他们的歌声不是在表演,而是在抒发心声、在告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告白。”
招待会文艺演出:
小节目,一场精致的外交仪礼
9月3日中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隆重举行,贵宾们共同观看《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文艺演出。“演出彰显艺术本体的魅力,是一场‘小而精、简而美’的外交活动。每个节目都经过精心打磨,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情感最大化传递。”池浚说,中午的这场具有外事仪礼性质的演出,与上午广场活动的恢宏和晚上文艺晚会的雄浑不同,需要在外交场合用精准的艺术语言实现跨文化沟通,体现大国担当的气度。
“我们编排了四个节目,形成一条清晰的历史纵贯线:《长城谣》展现中华脊梁的不屈,《黄河》象征民族气魄的磅礴,《为了胜利》诠释国际友谊的珍贵,《我的祖国》表达共创未来的愿景。”池浚举例说,《我的祖国》创新设计了革命先烈“穿越”到今天的动人场景,并通过技术手段将上午广场纪念大会的现场画面嵌入演出,先烈们“亲眼见到”盛世繁华而潸然泪下。“看到这一幕,中外嘉宾无不为之动容。这是一种无需翻译的情感共鸣。”
在池浚看来,这场演出担当“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外交使命:“用真诚质朴、现场感强的表达,让外宾在文艺的氛围中,回顾当年中国与各国人民并肩作战,结下深厚友谊的历史,感受当代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前景。”
《正义必胜》文艺晚会:
史诗剧,一次沉浸的时空对话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隆重举行,共同纪念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很多在现场或通过直播观看晚会的观众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过往的艺术呈现:“这不仅是一场晚会,更是一部沉浸式戏剧、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池浚认为此次创作成功实现了“从历史再现到艺术表现,从文艺晚会到史诗的跨越”。
晚会创造性地采用戏剧情境前后呼应、串联全场,五个篇章层层递进,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有细腻的人物刻画。“我们设计了现代回望者与历史亲历者的跨越80年的深情对话,从杨靖宇到刘老庄连,从南京大屠杀的兄妹生死到延安窑洞的父女真情,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人性的温度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够‘走进去’的共情者。”池浚说,这种设计是为了回答一个时代课题:在历史渐行渐远,事件亲历者渐次离去的今天,如何让新一代与过往建立情感连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时代观,懂得“他们为谁而死,我们为谁而活”。“今日中国,如你所愿!”那一刻,历史与当下完成了对接,先烈们的梦想得到了最美好的回应。
艺术表现上的创新更是晚会的亮点所在,“我们综合运用了情境表演、歌舞、朗诵、戏剧、仪式表演等多种手段,并深度融合多媒体技术。《这束光》表现诗人、作家激情朗诵延安时期战斗诗句的火热场景,《血战到底》用充满力量感和技巧性的群舞展现战争的惨烈,《遍地烽火》以多层次、多空间的组舞组歌交汇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朽的旋律》唱响世界反法西斯名曲,唤起人类共同的深情回忆。”
池浚特别提到,晚会强调突出血性的气概、刚性的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自立自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仪式仪仗表演《守护正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和各军兵种战士以挺拔的身姿出现在舞台,组成充满仪式感的队列,强国强军的自信让今天的中国人底气十足!”晚会结尾,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彻大会堂,许多观众眼含热泪起立合唱。文艺的征途上,一代新人,正在书写崭新的时代答卷。
后记: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三项重要活动的亲历者、见证者与创作者,池浚深感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时代使命:“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纪念的意义不只在于回顾过往,更在于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汲取力量,坚定前行的信念。80年过去了,历史的回响从未停止,在绵延的文脉传承,澎湃的青春誓言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相信再过80年,我们的后代也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这一路怎么走过来的……”
从天安门广场到人民大会堂,从献歌合唱到文艺晚会,这位温籍艺术家用他的才情与智慧,参与书写了这场国家级纪念活动的文艺篇章,将自己的赤诚与心力,汇入势不可挡的时代洪流,让世界听到中华民族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铿锵足音!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作为广场活动、招待会文艺演出、《正义必胜》文艺晚会的核心策划与撰稿人
温籍艺术家池浚讲述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的文艺内核
记者: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