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唱《温州是个好地方》将温州方言与流行唱腔巧妙混搭。 图片由温州市文化馆提供
温州网讯 8月30日晚,温州市乐律女子乐队成员许毓洋在温州奥体中心篮球馆敲出了第一声奋进的鼓点,随后竹笛、中阮、琵琶、二胡、扬琴等十余种民族乐器同台斗艳,在“浙BA”的赛场上奏响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随着“浙BA”城市争霸赛渐入佳境,一场文艺盛宴正徐徐展开。以赛场为舞台,温州文旅将一系列彰显瓯越风韵的文艺精品有机融入赛事环节,通过“以文促赛、文体共生”的创新实践,让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朋友们“为篮球而来,因文旅留下”,纵享“温州景、温州味、温州夜、温州戏、温州礼、温州情”,感受“世界的温州,来了都说好”!
多元交织,文艺赋能赛事新内涵
8月30日晚,温州市乐律女子乐队以一曲动感激昂的新民乐《奇迹》,再次点燃了“浙BA”城市争霸赛温州主场的热情。现场19位演奏者以琵琶、二胡、扬琴等传统乐器,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
温州市乐律女子乐队队长陈欢欢告诉记者,女子乐队成立于2010年,后来因为团队成员更替以及现实原因一度陷入沉寂。今年在温州市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趁着新一波“国风热”“古风热”,乐律女子乐队成功重组,35位成员来自温州各地,年龄跨度从80后到00后都有。
为了以最好的面貌登上“浙BA”的舞台,姑娘们在前一周抓紧排练,与以往坐式演奏不同,每位成员不仅要操控手中的乐器,还要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断地晃动身躯、变换队形、舞之蹈之,并与球场的观众互动,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呈现一场动感十足的“奇迹”音乐之旅。
以这场新民乐表演为引,温州文旅系统正以“体育为平台、文化唱主角、旅游聚人流”的融合模式,搭建起一个人人皆可挥洒创意的广阔舞台。
早在8月22日,“浙BA”城市争霸赛温州主场首战之夜,温州市文化馆原创表演唱《温州是个好地方》便以极高的完成度和创新性惊艳四座,拉开了温州文旅为“浙BA”系列赛事精心策划的文艺助阵活动的华彩序幕。这首歌由温州本土音乐人何畏作词作曲,并特别邀请来自加纳的Percy与温州歌手王志城共同演唱。温州方言与流行唱腔巧妙混搭,既传递出本土文化的自信,也彰显了“世界的温州,来了都说好”的开放胸怀。
8月22日中场时分上演的全国群星奖作品《擂鼓声声迎归帆》,演员以洞头独有的非遗“脚擂鼓”为灵感,用舞蹈再现渔家女子月夜迎归的场景。8月30日,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携手舞子王旗街舞馆,带来少儿歌舞《爱达未来》,为这座城市的儿童友好底色添上独特韵律,也为体育赛事注入时代新内涵。
戏韵悠扬,传统非遗助燃“浙BA”
随着赛事正酣,各类地方非遗和曲艺作品,也纷纷加入“浙BA”的助阵行列,吸引众多网民和球迷点赞。
泰顺县木偶文化艺术协会成员蔡丽静两度登上“浙BA”舞台。第一次是在温州预选赛泰顺主场,她与十多位非遗传承人一起,表演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师傅们有的牵动着一根根透明的丝线,有的以木棍举托操纵,造型生动的木偶便灵巧地飞舞起来,瞬间攫取了全场目光,成为当晚最独特、最闪亮的“文化明星”。
在城市争霸赛温州主场,蔡丽静则与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的演员们、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的孩子们一道,用多元艺术形式交织出一幅“传统与现代对话、本土与全球交融”的生动图景。
“杖头木偶戏的长绸舞搭配瓯剧的水袖,然后孩子们的动感舞步融合进来,编排得很有创意,现场反响很好。”场上,蔡丽静操纵木偶舞动长绸,做出提绸、抖绸、转绸、舞绸等一系列细腻复杂的动作,身旁瓯剧旦角水袖轻舞,如行云流水般细腻;武生则身披大靠,舞动长枪如游龙惊鸿,而孩子们则以天真烂漫的舞步,展现出温州新一代的文化传承活力。
瓯剧的刚柔并济、杖头木偶的彩带翩跹……这些深植于瓯越大地的传统艺术形式,纷纷走出剧场、步入赛场,不仅成为“浙BA”赛事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赛场上的一次创造性转化,力求让市民感到亲切,也让关注“浙BA”的新朋友感受到这份激情。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浙BA球场好“戏”连台 我市文旅体欣欣向“融”
记者 冉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