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位于瑞安市飞云江大桥北岸东西两侧的滩涂上,一片葱郁的红树林,新添绿意。潮水退去,跳跳鱼和小红蟹等明显比以往多了起来。曾经,这里是修有堤坝的人工岸线。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现修复为大陆自然岸线,总长519.5米。近日,该岸线认定工作成功通过自然资源部温州海洋中心审查。
浙江海洋大学红树林生态团队对瑞安飞云江大桥北岸红树林开展生态监测。部门供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瑞安的大陆自然岸线为零,此次认定也意味着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瑞安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瑞安地处飞云江入海口,滩涂居多,为抵御风暴潮、防洪防浪,当地修建堤坝等防护工程,推进港口码头建设等,大陆自然海岸线大多转为人工岸线。有测算以来,当地大陆岸线总长约60.88公里,均为人工岸线。
为开展海岸线合理保护与利用工作,瑞安市启动飞云江两岸生态红树林建设计划,2018年起开展红树林选址、引育、维护、管理等系列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回忆,彼时选址海岸线就遭遇难度,“红树林种植需要选址在岸线地势较高的滩涂,且不阻碍海岸工程、渔业养殖等城市化项目。”最后团队选址在飞云江大桥北岸约50亩地的滩涂,毗邻居民生活区,不仅修复自然岸线,也为城市增添生态绿地。
飞云江大桥北岸红树林现状正射图。部门供图
“相比人工岸线,大陆自然岸线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及良好的生态系统。”为加强日常管护,瑞安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联合该岸线属地东山街道等单位动态清理红树林及周边垃圾、开展病虫害防治理。浙江海洋大学红树林生态团队作为科技指导单位,定期开展红树林海洋生态环境跟踪监测。浙江海洋大学水柏年教授介绍,经多年养护,这片海岸红树林最高已长到2米多,底栖生物畅快呼吸,岸线泥滩潮间带发育逐渐完善,具有弧边招潮蟹等大型底栖生物和白鹭、反嘴鹬等鸟类栖息、觅食等生态功能。
飞云江大桥北岸生态修复岸线。部门供图
根据审查认定报告显示,该岸线达到了生态恢复的泥质岸线认定标准,经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红树林深扎淤泥,防风消浪能力更强。水柏年教授表示,根据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管控要求,有条件地开展人工岸线转绿,有助于净化水质,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海岸防护与减灾韧性,对城市景观提升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瑞安飞云江大桥北岸红树林已覆盖620米,沿海岸向外40多米宽度,随着岸线修复工作,当地还将进一步发挥红树林促淤保滩、固碳储碳等功能,助力当地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生态修复让自然岸线从无到有 瑞安新添“会呼吸”的海岸线
记者 王艳琼 通讯员 陈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