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世杰在百年风华瓯韵交响——红色瓯剧经典交响音乐会上演唱《沙家滨》片段
1983年,章世杰应邀赴荷兰演出瓯剧《断桥》
章世杰助力青年瓯剧演员备战2025“新松人才”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
温州网讯 温州的戏曲土壤向来深厚,章世杰便是这片沃土上深耕不辍的“瓯剧人”。六十余载光阴流转,他在戏曲的浩瀚天地里笔耕不辍,将热忱与坚守,都写进了这部名为“戏曲”的人生长卷。
结缘瓯剧 初绽光芒的少年
1946年,章世杰出生于浙江绍兴,而后在温州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他,让他自幼便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时代的他,表演天赋便已崭露头角,宛如一颗初露锋芒的新星。
1960年,年仅14岁的章世杰凭借在学校宣传队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老师的青睐,被推荐报考戏校。报考当日,他深情演唱完一首歌后,主考老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将与瓯剧紧密相连。
进入戏校后,章世杰开启了系统化的戏曲训练之旅,主攻小生(兼文武小生)。他勤勉刻苦,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洒下,他便已起身开始基本功练习。压腿、踢腿、下腰,每一个动作他都反复钻研,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为了熟练掌握水袖功,他常常一练就是数小时,直至双臂酸痛难忍也毫不懈怠。
在温州戏校的三年学习时光里,章世杰凭借扎实的技术脱颖而出,成为老师眼中专业技术过硬的学生。学习第二年,他作为全校唯一的男学生,被选入《断桥》和《花园比枪》两出折子戏,代表学校前往杭州向省领导进行汇报演出。舞台上,他所饰演的许仙扮相清秀俊美,表演细腻入微,将许仙的多情与懦弱诠释得淋漓尽致,初展才华便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专家的高度赞扬。时任校长刘坚民还特意为他编排了一部大戏《洪湖赤卫队》。一次次的排练与演出,让章世杰更加坚定了在瓯剧领域不断前行的决心。196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戏校毕业,顺利加入温州和剧团,正式成为一名专业的瓯剧演员。
舞台磨砺 走遍乡村的经历
初入剧团,章世杰便全身心地投入演出中。他跟随剧团深入基层,为工农兵演出,足迹遍布温州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无论是简陋的戏台,还是临时搭建的场地,他都以最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力求将最完美的表演呈现给观众。
那些年,剧团演出任务繁重,常常一天要演两三场。但章世杰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总是提前到场,精心化妆、准备道具。他在《断桥》《水牢》《打鼓骂曹》等经典剧目中的精彩表演,深受观众喜爱和同行尊重。1980年,他自导自演的《断桥》在浙江省专业剧团青年演员大奖赛上大放异彩,一举获得浙江省青年演员表演一等奖。他的表演不仅得到了著名戏剧家、时任文化部顾问马彦祥和老一辈艺术家的赞赏,还受邀赴荷兰、法国参加庆典演出,在海内外赢得了高度评价。
回忆往昔,章世杰感慨万千:“我那时演的是许仙,里面有飞跪的动作,就是凌空跳起,然后跪着‘嗒嗒嗒’地向前行。每天练习,膝盖磨得都见骨头了,包扎完毕,第二天满血复活继续上台……”作为身兼导演和演员的他,在农村演出时,为了演好《断桥》中的许仙,让青蛇追许仙的那段戏更加逼真,他甚至冒着危险上山找蛇,仔细观察蛇的动作。
在塑造《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这一角色时,为了淋漓尽致地展现英雄的豪迈气概,他下足了苦功:一遍遍回看电影片段,仔细揣摩英雄的神态、动作与台词韵味;还专门向部队官兵请教军事知识,从持枪姿势到行军步伐都逐一研习,只为让每一个细节都贴近真实,让英雄形象在舞台上立得更稳、更有力量。
创新探索 传承发展的先锋
在艺术生涯中,章世杰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更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导演。他深知,瓯剧要想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就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当导演,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执导瓯剧经典剧目《玉燕记》。《玉燕记》是瓯剧艺术家陈茶花老师最喜欢的剧目,当时她把我请到家中,让我执导这部戏。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便开始认真编排,后来在温州大戏院连续演了两个月60场,好评如潮,场场座无虚席。”章世杰回忆道,“演出散场后,我特别喜欢融入观众的队伍中。有一次,我一直跟着拉板车的妇女与同行的人边走边聊,从戏院聊到了五马街,听观众的心声。这对我的导演和表演工作提供了最充实的‘养分’。”
章世杰还积极参与多部现代戏的演出和导演工作,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同时,他意识到自己在导演专业理论方面的不足,开始自学,阅读大量国内外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焦菊隐等的著作,为日后的导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章世杰被任命为副导演,开始单独排戏。他将现代导演理念与传统瓯剧相结合,对传统经典剧目进行复排和创新。在执导《断桥》时,他在保留传统唱腔和表演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舞美设计和音乐元素,使整个剧目更加生动形象。他还大胆起用年轻演员,为瓯剧的传承培养新生力量。
除了瓯剧,章世杰还涉足其他剧种的导演工作,如越剧、京剧、昆剧等。他将不同剧种的特点和优势融入瓯剧创作中,为瓯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他的努力下,瓯剧艺术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影响力不断扩大。
1986年,章世杰被任命为温州市瓯剧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面对剧团的困境,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致力于瓯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积极争取外出交流演出的机会,先后带领剧团赴港、台等地区交流演出,让瓯剧走出温州,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1991年浙江艺术学校瓯剧校外班开学,他兼任戏校领导小组组长,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管理和教学上。他亲授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各类大赛中获奖,培养了方汝将、蔡晓秋等一批优秀的瓯剧接班人。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的坚守
如今,章世杰虽已退休,但他对瓯剧的热爱丝毫未减。他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为年轻一代的瓯剧演员提供指导,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在排练场,经常能看到章世杰耐心指导演员的身影。“章老师在传授我们传统戏时会非常投入,一点一点地给我们讲解故事情节,精准剖析人物在面对当下的内心活动。给我们排戏完,甚至会担心我们体力吃不消,送上炖的补品。我们有什么工作上难解的情绪和问题,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开导我们。我很庆幸能和老师学戏,他不仅是排练场上的导演,也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最近,参加2025“新松人才”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进入复赛的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青年演员叶媛媛坦言。
除了给年轻人指导排练,章世杰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讲座、研讨等方式,推广和普及瓯剧艺术。他走进学校、社区,为学生和市民讲解瓯剧的历史、文化和表演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瓯剧、喜爱瓯剧。
章世杰深知,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传统艺术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因此,他怀揣着对瓯剧的赤诚热爱与坚定信念,通过不懈努力与创新实践,为瓯剧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相信在他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瓯剧传承的队伍中,共同续写着瓯剧的辉煌篇章。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世杰:为了演好“许仙”冒险上山找蛇
记者 潇瑜/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