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驻足观赏乐清黄杨木雕作品《鱼跃》
参观者“对焦”梅兰竹菊香炉
温州网讯 7月12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拉开帷幕。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清黄杨木雕、蓝夹缬技艺、温州螺钿等项目亮相。
此次活动以“诗画浙江”为主题,为期三天,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为世界送上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浙江城市名片。开幕式上,浙江省相关部门通过“竹韵新生”“朱鹮归来”“矿坑涅槃”等生态实践案例,展示浙江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探索。现场还通过视频与表演结合的方式,展现浙江的山水之美、人文特色与时代活力。此外,通过“绿动未来 智领发展”主题演讲和绿色技术宣介,介绍浙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当天,在中国馆内,“万年赓续·翠叠江南”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展让观众细细品鉴,积极互动,流连忘返。
由乐清柳市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乐清黄杨木雕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虞金顺创作的乐清黄杨木雕作品《鱼跃》,亮相此次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的“万年赓续·翠叠江南”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展。《鱼跃》是虞金顺自2013年开始创作至今仍在延续的系列作品“中国梦”中的一件。该作品用黄杨木雕传统技法结合中国梦当代题材,雅俗共赏。作品刻画的鲤鱼活蹦乱跳栩栩如生,呈现鱼跃龙门的吉祥寓意,与渔民洋溢的笑容相呼应,展现江南水乡丰收美好场景,记录中国梦之下欣欣向荣的一派盛景。
与《鱼跃》一同亮相“万年赓续·翠叠江南”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展的,还有来自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的馆藏梅兰竹菊香炉,由贝雕/螺钿两项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灿渊创作,此前曾出现在热播剧《淮水竹亭》中。该作品底坯选用珍贵的紫光檀材料,整体造型及外形图案源自“清宫造办处”,盒子正面图案选用经国家水生野生特许使用许可的夜光螺。
由浙江叶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浙江省技术能手、温州工匠、非遗“蓝夹缬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其丹创作的展现蓝夹缬传统染织技艺的蓝夹缬丝绸作品,以及其以蓝夹缬为基础开发的帆布包、保温杯等文创产品,则亮相此次大阪世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的“美在浙丝”达利丝绸活动展。叶其丹介绍,这次展出的蓝夹缬丝绸作品,既有以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浙江各地元素等为主题的传统图案,也有展现浙江各地风采的创新图案。
目前,全市共有永嘉昆曲、乐清细纹刻纸、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泰顺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文成县刘氏家族“祭祖活动(太公祭春祭)”5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位列全国前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36项;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1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0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33位,代表性传承团体14个,代表性传承群体20个,自2017年以来,温州市本级非遗保护发展评估指数连续七年位列全省第一。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温州非遗亮相大阪世博会
记者 陈培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