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戊辰(1268)年小春,寒意渐至,空气中隐约的冷冽,犹如北方蒙古铁骑的威压,给南宋的锦绣江山笼罩上了一层淡淡阴霾。
风雨欲来的紧迫,似乎也影响到了温州塾师李之彦为新作所写的自序。
没有套话,也无冗辞,他称自己“任意迅笔,肆言无忌”,写书只因“间居兀坐触事动心,据所见随录,友朋目之,屡请刊行,不可辞”。然而“余所见与人所见未必尽合也”,所以“知我罪我,其惟此见乎”。
△《东谷所见》书影,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
宋人李之彦的这本书,名《东谷所见》。清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下简称《四库提要》)称之“愤世嫉俗,词怨以怒”,却又蕴含“是非不必与世人辨”的寓意,因成书于宋政弊极之时,对了解宋末时事及风俗大有裨益。
金句迭出的“反内卷宝典”
两宋时期,笔记文学蔚然称盛,许多文人以随笔形式“或抒己意,或订俗讹,或述近闻,或综古义”(据《四库提要》),出现了一批以笔记、笔录、笔谈、随笔等命名的作品。
《东谷所见》又称《东谷随笔》,共一卷,凡三十则,涉及养子、招师、朋友、祷祈、狱讼、名利、异端、科举、理学、寒暑、富贵贫贱、好官好人等诸多社会话题和哲学思考。
△《东谷所见》目录,图为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明代抄本
作为宋代笔记中颇具特色的一部作品,《东谷所见》文风辛辣,具有浓厚的社会批判色彩。
宋末物价高昂,李之彦认为是侈靡风俗所致。他专辟条目对金钱进行讨论,认为“钱之为钱,人所共爱,势所必争。骨肉亲知以之而构怨稔衅,公卿大夫以之而败名丧节,劳商远贾以之而捐躯殒命,市井交易以之而斗殴戮辱……金旁着两戈字,真杀人之物,而世人莫之悟也”。
感慨过后,李之彦进而向金钱“放话”:“钱乎钱乎,以我之贫,求汝活我而不可得,我固无奈汝何,以我之不贪,汝欲杀我而不可得,汝亦无奈我何。”意思是我想要钱却不可得,我没办法,但若我不贪钱,钱也就拿我没办法了。
除了反对金钱焦虑,李之彦还反对养子焦虑。他在“养子”一条中指出,比起一昧积财给孩子,还不如教会其读书做人、立足社会,不然再多家资也会被败坏,自己落得“有此豚犬,枉作马牛”的下场。
李之彦还讨伐了吃斋念佛却心怀私欲的伪善做派:“况在茹素之日,事至吾前,辄趋利徇欲,损人害物,不知其茹素何为也。古语两句甚好:宁可荤口念佛,莫将素口骂人。”成语“素口(指持斋吃素的嘴)骂人”即来源于《东谷所见》的“茹素”条。
△《东谷所见》民国抄本,每篇文章皆围绕一主题展开叙述、评论,温州市图书馆藏
《东谷所见》的笔刃亦对准了南宋末年的官场腐败、司法黑暗、科举不公等现象,批判之余,留下许多有关宋代民俗、社会风气的描述,例如扫墓后全家会携手出游,塾师就业方向大略几种等。
提供独特的社会观察视角
作为宋代的流行文体,笔记体著作的特点是下笔自由,篇幅不拘,叙事真切,可读性强。《东谷所见》兼具上述特点之余,还颇有思想性,其尖锐笔触的背后,是深刻的思考和满满的社会关怀。
例如作者在“养军”一条,指出宋末地方强卖军粮,军人生出“乏粮之怨”,无力战斗。这种对基层士兵真实境遇的关注和分析,在正史中往往不见记载,为后世研究宋亡之因,提供了十分重要且独特的观察视角。
△《东谷所见》自序写于宋度宗赵禥在位时,图为宋度宗画像
虽成书于几百年前,《东谷所见》的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
书中“先垅”一条解释“何足以言孝”:“祭之厚不如养之薄。”意思是世人尽孝,与其在长辈死后供奉丰盛,不如生前日日奉养。
又如卷末“太行山”一条,讲述了一主一仆在路途中登山遇碑的故事,主仆二人见碑文书“太行山”,就多音字“行”的读法产生分歧,于是以一贯钱打赌。二人入城求证一老儒,老儒支持仆从,说是太行(如字)山。主人输了钱,但久久不能平复,又去找老儒诘问。老儒大笑:“公可谓不晓事。一贯钱,琐末耳,教此等辈永不识是太行山。”原来主人是对的,但老儒故意“站队”仆从,要让仆从一错到底。
作者最后按语:“今之有真是非,遇无识者正不必与之辨。”这一感慨放在当下,正契合了“避免无端争辩”的做事态度。
游历教学的南宋“犀利哥”
《东谷所见》全书篇幅不长,但句句犀利,针砭时弊毫不手软,作者李之彦以极强的“战斗力”给后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在现有的史料记录中,李之彦自己却没留下太多印记。
据《四库提要》载:《东谷所见》一卷,宋李之彦撰。之彦,永嘉人,东谷其所自号。
△自序落款为“永嘉东谷李之彦”,图为《东谷所见》民国抄本,温州市图书馆藏
这些信息和《东谷所见》自序相符。而据该书“教导”一条,作者自称“游湖海五十年,教公卿大夫之子孙屡矣,教寻常白屋之类亦多”,可知他的职业是塾师,常年游历教学,接触面较广,目睹了朝野上下各阶层的生活动态,写《东谷所见》时至少已年过半百。
此外,他的具体生卒年、仕履等事迹均不详。对于“东谷”二字之意,有学者认为,可能指的是雁荡山东谷。
△清曹溶辑《学海类编》将《东谷所见》收录为《东谷随笔》,图为《学海类编》六安晁氏清道光十一年(1831)木活字本,国家图书馆藏
李之彦生于宋末,一生教书的他自称“林野老拙”,为人低调,匿迹于世俗之中,不过闲暇时将见闻随笔成书。然而,由《东谷所见》的内容可以想见,儒生虽老,矢志弥坚,眼见社会风气颓败,他还是挺直了脊背,以笔为刃向着不公不义“宣战”。
虽然李之彦名气不显,但《东谷所见》因自身独特性被《百川学海》《说郛》《学海类编》等丛书以及《宋人小说类编》等小说集收录,今传本颇多,主要有:明代抄本和明弘治华珵刊刻的《说郛》本,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六安晁氏以木活字排印的《学海类编》本,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十六年(1927)武进陶氏涉园刊刻的《百川学海》本,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民国抄本,温州市图书馆藏等。
来源:温州大典
原标题:这部南宋温州老塾师的“吐槽笔记”,反内卷早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