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Z字型“丹娜丝”,温州还经历过哪些“骚走位”台风

温州晚报2025-07-08 08:46

  2022年台风“轩岚诺”:深“V”走位

  2005年台风“海棠”:“打结式”走位

  2006年台风“桑美”:“钢铁直男”走位

  2009年台风“莫拉克”:L型走位

  温州网讯 “丹娜丝”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台风,不仅提前登场,连移动轨迹都透着一股“怪劲儿”,或走出“Z”字型路径。

  对见惯了台风的温州来说,7月上半月刮台风虽非史无前例,但也确实不常见。小叮查阅了下温州台风资料,1990年以来影响温州地区的台风共80余个,8月来的最多,有30多个。7月来的台风仅20个,还大多集中在下半月,上半月不足10个。

  纵观历史,影响温州的台风中“骚走位”的并不在少数。

  比如,2022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台风,它先是稳定向西偏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以东洋面;随后向北急转弯,在东海海域北上,呈现出独特的“V”字走势,史无前例。

  2005年5号“海棠”台风则呈现“打结式”走位,在台湾花莲市登陆后,一路向南猛然拐头,7小时后,在台湾清水二次登陆。难怪都说,台风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跟“海棠”弯弯绕绕的心思不同,2006年8号台风“桑美”的走位就好比“钢铁直男”,钢铁有多硬,它的路径就有多直。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也深深地伤害了温州人民,最终落得个被除名的下场。

  2009年8号“莫拉克”台风,直接90°“L”型走位贯穿中国东部沿海多个省份,一路唱着《苦行僧》,“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

  另外,记者通过中央气象台台风网查询获悉,在中国气象台2020年编制的《我国台风之最》中,1986年的“韦恩”、1991年的“纳德”以及2001年的“百合”,这三个台风被载入台风奇葩路径之最。

  这三个台风对温州均有影响。其中,1986年的“韦恩”其强度经历了两次加强和减弱,路径发生了5次显著转变,包括4次180°转向。“韦恩”路径之错综复杂,甚至可以拆开看成3个圆圈和1个数字“8”。更为奇特的是,“韦恩”曾一度在热带洋面上减弱为热带低气压,然后“死而复生”发展成为台风。

  1991年的“纳特”,路径经历了西进、东行、再西进、南下、北上5次大直角的转变,其中还包括三次逆时针打转。

  2001年的“百合”,是个典型的“选择困难症”。它生成以后,在台湾东北方海面游移不定,来回打转,并三度急转弯穿过或逼近琉球群岛。

  无论台风走位有多骚,姿势有多怪,为了我们的家园,防御台风,我们从未停歇!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温州还经历过哪些“骚走位”台风

  记者 薛样洋 陈怡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