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6个英文字母化作唐代仕女的曼妙身姿,当温州老城的烟火气邂逅国际视野的先锋表达,温州姑娘林佳晨以“中西合璧”的艺术视角,构建起跨越文化边界的视觉叙事。这位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与英国伯恩茅斯艺术大学插画系的90后插画师,在商业插画领域构建起兼具东方美学与当代视角的视觉语言,让每幅作品都成为个人成长与文化对话的见证。
受访者供图
从蝴蝶翅膀到世界舞台
“那只翅膀上缀满小蝴蝶的大蝴蝶,是我的艺术启蒙。”1996年出生于鹿城的林佳晨,至今仍清晰记得童年获奖的蝴蝶画作——父亲为她购买的蝴蝶标本册子,不仅教会她观察自然的细腻,更埋下了艺术启蒙的种子。温州老城的烟火气与传统习俗浸润着她的童年:奶奶冬至手搓的汤圆、端午薄饼的香气、南塘街头的龙舟竞渡,潜移默化塑造了她对“人文温度”的敏感认知。小学美术课接触的瓯绣技艺更埋下种子:“那些纤毫毕现的针脚,让我明白创作需要如匠人般的考究。”
2015年,林佳晨考入了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木板、铜板、丝网等版画材质的多元表现力,为她打开了艺术的“多元宇宙”。而真正促使她走向职业插画师道路的,是大学期间在微博分享的水彩作品。“我第一次接到商单是读大一的时候,我把作品分享在微博上,意外接到了第一笔商单。还记得我第一笔稿费是450元,对方要求我画十款点心贴纸,当时我连甲方乙方,完全是摸索着完成。”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可以将爱好变现,逐渐将绘画作为职业方向,并远赴英国伯恩茅斯艺术大学深造。
受访者供图
唐代仕女变身英文字母
“国外教育教会我用批判性思维解构创作的底层逻辑。”在英国留学期间,林佳晨深刻感受到东西方艺术教育的差异:国内扎实的解剖、透视等基本功训练,与国外鼓励质疑、强调独立思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从版画转向插画的初期,她曾陷入风格困惑,直到导师点醒“融合所有学过的元素”,才催生了代表作《唐朝仕女图字母表》——26个英文字母被解构为唐代仕女的动态身姿,A形是俯身浣纱的弧度,J形是执扇前行的曲线,既保留了张萱画作中女性的自由气质,又融入西方设计的构成美学。这组作品不仅让西方导师惊叹于其文化融合的巧思,还入围了2021—2022CIB8第八届全国插画双年展入围奖。
做家乡文化的视觉转化
接到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绘制人物肖像,为《周末画报》绘制插画……林佳晨已与数十家国际机构建立合作。在商业合作中,她学会了平衡商业需求与个人艺术表达:“我通常提供5至6个融入个人风格的草图方案,并阐述创作想法,让客户能从中感受到创作逻辑。”
“插画不只是好看,”林佳晨说,“艺术应该探讨社会命题。”林佳晨的作品涉及人工智能、女性主题、动物保护等多个领域。《动物测试终将成为历史》就是为响应众多美妆品牌拒绝动物测试、投身动物保护的行动而创作。除此之外,林佳晨还创作了“2020s新兴科技发展”系列、《你/我是什么形状》等多个系列插画,多次在国内外插画大赛中获奖,如JIA日本插画大奖2023银奖等。
受访者供图
作为独立插画师,林佳晨保持着“每日动笔”的习惯:“没商业订单时就画个人项目,比如去年我画了一幅小寒主题的节气插画,画面中出现了酱油肉,很多人问是不是腊肉,这让我想做更多家乡文化的视觉转化。”对于未来的创作,她计划进一步探索温州文化。林佳晨表示,温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如瓯剧、米塑等,她希望能将这些元素融入插画创作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温州文化。她还将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来源:潮新闻
原标题:创意表达!温州90后插画师将26个英文字母化作唐代仕女曼妙身姿
记者:共享联盟·温州 陈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