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 2026年4月在温州瓯海盛大开幕。本届园博会既要突出百姓园博、国际特色和博览功能,也要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传播中国园林文化,更要坚持节约建园和节俭办会原则,温州将如何举办一场“降本不降质”的园博盛会?
从核心区位的低成本借势,到老厂房79天腾空的奇迹,再到求精不求全的展园布局……温州园博会努力以生态的理念、智慧的手段,竖立“节俭办会”的新标杆。
园博印象效果图
温州园博园布局图
选址的智慧:核心区位降低开发成本
温州园博园占地230公顷,位于高铁新城的核心片区,是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一届园博会,周边拥有现成的交通网(104国道+高铁+市域铁路)、现成的客流量、现成的配套,让园博园以“低成本高成效”的建设模式,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园博园距离铁路温州南站仅800米,这种‘借势发展’的选址策略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瓯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园博会筹办工作瓯海指挥部执行副指挥长林显斌一语点明园博园的独特价值:将园博园与仙湖调蓄工程相结合,既满足了调蓄工程要求,又规避了后期浪费。比起在偏远郊区新建开发,不仅省去了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投入,也是从源头上落实节俭建园、节俭办会的理念,同时,这也是温州“城市西优”战略的关键落子。
未来,温州将以园博园为全城旅游的核心枢纽,充分发挥其交通区位优势,深度串联雁荡山、楠溪江等温州优质文旅资源,全力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休闲胜地,结合本届园博会创新设置的13个分会场与多条文旅动线,形成“主会场引领、分会场联动”的全域旅游格局,有序引导客流向瓯海西部“三街一镇”特色景区流动。游客既能在主会场领略园林艺术之美,又能沿着文旅动线打卡瞿溪老街的非遗魅力、泽雅古镇的山水风光,实现“一园览尽温州韵,一线游遍瓯越景”。
展园效果图
改造的魔法:精改微提取代大拆大建
在温州园博园(北园)东南侧,一个集生态美景、多元产业、休闲体验和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标杆性文旅商融合项目——园博印象正在加速崛起。其前身是温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本月底,这里将启动建筑立面改造及道路提升等工程,计划投入1亿元。
“拆掉只需一纸文书,保留则彰显着智慧与勇气。老厂房、民居是承载温州印记的文化载体,能重新利用的,我们尽量不拆。”在林显斌看来,保留这些老空间,既契合“文化园博”理念,也是节俭办会精神的生动诠释。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采用“推倒重来”的大拆大建方式,至少需投入10亿元建设费用,而通过“精改微提”实现对存量资源的再利用,不仅在资金与建设周期上大幅节省,也能实现历史价值与现实功能的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瓯海区创新采用“征收 + 租赁”退改模式,通过统一的“退二进三”、有机更新与招商运营管理,仅用79天就完成了对10 家产权企业和169 家承租企业的政策处理,以极高效率推动项目进度。
与“园博印象”一路之隔,由柏康眼镜、乐达金属等 3 家传统企业让地建设的“园博工坊”,4.6 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同样得到完整保留,通过局部改造提升,使其成为数字产业孵化园,引领未来园区运营方向。此外,瓯海区还对园博园周边脏乱差的村舍进行征收或流转,打造充满烟火气的三溪市集,让老空间迸发新活力。
三溪市集效果图
运营的远见:避免重复建设和“一次性”消费
从空间规划到业态布局,从展园设计到建设、运营,温州园博园将“节俭”理念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逻辑。
温州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名城公司招商运营经理黄栋介绍,这届园博会摒弃以往展园“大而全”的做法,构建1+34+6”的精粹展园体系:1 个中国经典山水园凝练东方造园美学,34个国际国内城市展园精选代表性园林文化,6 大主题展区(含创新创业、瓯风国潮等)聚焦前沿理念。这一展陈设置基于“博观而约取”的原则,兼顾覆盖面与典型性,避免因拼凑、拼盘造成土地和资金的浪费。
为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本届园博会在各场馆的后续规划中,着重推进功能转化工作。本次园博会在展期结束之后,会对展会期间所使用的物资物料进行最大化利用。如LED 屏幕、大型设备设施等具备重复使用价值的设备,以及相关场地,都将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实现园博会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使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持续释放价值,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浙山浙水驿效果图
运营前置,让建筑为未来功能预留接口,是园博园设计的核心逻辑。水电燃气管线按 “通用预埋标准”施工,减少二次拆建概率;同时,园区内创新设置“浙山浙水驿”等小型综合体,整合游客中心、休憩区等功能,减少公区建设施的占地与投入,实现“一驿多用”。
按照 “北园科技 + 南园生态”的双向运营思路,温州园博园将深度整合全市文旅资源,打造兼具永久性、可持续性与自我造血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解决往届园博会后展园闲置问题,把“节俭办会”理念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长效价值。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解码温州园博会的节俭之道
记者 洪越风 瓯海融媒记者 黄冰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