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民居微改造 让老建筑“长”出新业态

温州日报2025-05-07 08:57

  放生池沿线民居改造的庭院。

  丁字桥巷一家茶室。 鲍南南 摄

  温州网讯 漫步温州老城区放生池畔,装修雅致的庭院花房、文艺风十足的咖啡露台……这些深藏在巷子里的斑驳老宅,经过店主们匠心巧思地精心改造,摇身一变成了创意小店、咖啡馆和工作室。从斑驳的闲置民居到兼具文化味与时尚感的“城市会客厅”,在温州老城区,一场“新旧共生”的蜕变正不断上演,并为温州打造千年斗城注入新活力。

  古宅“新生” 老巷子里的新烟火

  最近有路过温州老城区放生池的市民会发现,这里沿河一带多了不少极具格调的小庭院,与相邻的九山公园景观相得益彰。这些庭院多为私人老宅改造而来,在保留房屋原有结构和历史痕迹的同时,还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使老宅焕发出新的生机。

  日前,记者在放生池沿线看到,河畔一家甜品店可爱风满满,店内以hello Kitty元素装饰为主,色调鲜明,少女心十足,吸引了年轻一族拍照打卡;隔壁的咖啡屋刚开业不久,是一家人宠社交空间,主要经营咖啡、甜品、简餐、人宠派对等。从放生池往九山河漫步,不远处一家网红咖啡店几名顾客正聚集在一起观影,室内冷冷的暗黑系装修风格独具特色;相邻的一栋古朴风格平房则显得宁静许多,院内以自然绿植和青石做搭配,打造成了一处令人轻松自在的工作室。

  “这两年九山河沿线经过整治提升环境越来越好,俨然成了景区,前来观光游玩的人也多了不少。特别是政府主导改造的松台别业、徐定超故居等庭院还带火了周边商业,放生池作为九山公园的延伸段,也应好好整改提升。”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老城区人,蒋先生对于九山河一带有着特殊的情感,最近他都在这边上转悠,打算寻一套合适的落地房作为休闲茶室。

  像放生池这样的老宅改造案例在老城区并不鲜见。位于朔门街附近的北麓巷就藏着一家咖啡店,新中式的装修沉静而典雅,略有禅意的小花园是出片的好地方。据老板介绍,这店由自家老房子翻修改造而来,花了不少心思,目的是为时下年轻人提供一个放松休闲空间,他总爱与客人分享有关老房子的故事。

  在珠冠巷,一栋两层楼白色建筑十分显眼,店主经过改造将时装和咖啡相结合,二楼宽大的露台是顾客放松身心的好地方;丁字桥巷内,也有不少由老宅改造而来的休闲茶室、酒吧美食、婚纱工作室等。这些“非专业设计师”的店主们,用对老城的眷恋与创意,让旧空间重获新生。

  从碎片化到系统化 老城活化的进阶之路

  作为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悠悠古城,温州老城区承载着瓯越文化的深厚底蕴,而这些年岁已久的老宅则是拥有最浓厚温州记忆的地方。据了解,温州老城区的古民居多以明清建筑为主,主要分布在七枫巷、纱帽河、墨池坊、谢池巷、晏公殿巷等多个历史片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宅因年久失修、功能单一等原因逐渐被遗忘,甚至成为城市形象的“短板”。如今通过老宅改造,在保留其原有的历史痕迹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生命力,也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老城区有机更新的深入推进,五马墨池、庆年坊、朔门、城西街等历史街区面貌不断迎来变装升级,大大提升了街区人气和商业活力。以墨池坊为例,经过改造提升后形成了“一坊六院”文化场景,不仅吸引了衍园美术馆、春兰草堂等民办博物馆以及休闲咖啡厅、茶室等入驻,还与五马历史文化街区逐步串珠成链,形成墨池瓯越文化圈。

  在九山河畔,九山书会与松台别业等特色建筑沿河布局,成为时下文旅消费新场景;在纱帽河,吴百亨故居改造提升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这座承载着温州民族工业辉煌历史和人文底蕴的故居即将迎来新生……由政府主导的一场自下而上的老宅改造热潮正在温州老城逐渐蔓延,不少文化人士和时尚文旅爱好者也开始自发改造老宅作为非遗展示、手作工坊以及餐饮民宿之用。

  “温州老城巷弄多,藏在小巷里的老宅更多,有些甚至空置多年,外立面、院落等都已破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如今虽然有部分进行改造修缮,但仍为‘碎片化’难以形成规模,容易出现风格不统一、业态杂乱等问题,政府如果能有相应的政策和技术加以引导支持,进行连片规划和修缮那就再好不过了。”文旅人士老金说。

  事实上,我市一直致力于推进老城更新改造,并于2023年初发布了《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保护建设导则(试行)》,对街区空间、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改善、整治等进行规范。老宅改造不仅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更是对城市商业活力的重新激发。政府部门应将老宅更新纳入整体规划进行连片推动,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引入专业的设计团队和运营服务,为老宅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让其焕发持久生命力。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古城民居微改造 让老建筑“长”出新业态

  记者:笑银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