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个!温州瓯柑将有专属保护法

温州网2025-04-02 08:22

温州网讯  4月1日,《你吃的瓯柑是温州产的吗?》一文,揭示了福建产、丽水产的瓯柑挤压本地瓯柑生存空间的现状。

记者注意到,市政府已于近日发布《温州市瓯柑保护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瓯柑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即将迎来专属立法保护,这也是浙江省首个针对特色水果的综合性保护法规。

加强瓯柑地理标志保护

《意见稿》共分为7章30条,包括总则、基地建设与保护、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品质提升与产业发展、品牌保护与文化传承、法律责任和附则。特别针对外地瓯柑对本地市场的潜在冲击,《意见稿》强调了地理标志的重要性及其在区域公用品牌中的应用。

根据《意见稿》,市及相关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需加强对瓯柑地理标志等区域公用品牌的保护和运用,并鼓励、支持瓯柑生产经营者申请并使用瓯柑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地理标志是瓯柑的身份认证,更是对其品质的一种承诺。”市农业农村局的有关负责人指出,“一旦获得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任何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不得擅自使用此标志销售瓯柑果品,或以其他任何形式利用该标志。”

分级划定保护区

全程参与《意见稿》的起草修订工作的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冬峰认为,保证种植面积是保证瓯柑产量的先决条件。“如果种植面积持续萎缩,产量跟不上,瓯柑特色产业发展也只能是无源之水,品牌化运营管理、产业附加值提高也很难实现。”

为此,《意见稿》提出实行基地分级分区长期保护机制。分为三垟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普通种植区。核心保护区内的瓯柑基地除国家重点项目外严禁占用,若确需按照“先补后占”原则,建设同级别的优质瓯柑生产基地。

《意见稿》明确保护区禁止行为,包括非法砍伐、损毁保护区瓯柑树木、闲置、荒芜瓯柑基地等,违反规定的,由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进行处罚,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同时要求建立瓯柑树龄登记造册管理制度,针对三垟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内的瓯柑树,特别是树龄超过20年的树木,需建立详细的登记制度,并实现应保尽保。任何砍伐行为必须经过市级专家鉴定,并按规定进行补种。

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意见稿》指出将实行长期保护机制,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建设瓯柑种质资源圃(库)。个人或企业私自采伐瓯柑良种繁育基地种质资源的,由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推动从贡品向城市IP转化

瓯柑在温州有着约2400年的栽培历史,古时曾被朝廷列为贡品,至今仍是温州柑橘类水果的主导产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瓯柑种植面积3万多亩,主要分布在瓯海三垟、茶山、仙岩,龙湾状元,乐清清江,瑞安高楼、马屿等地,年产量约4.8万吨,年产值约2.5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瓯柑这一“金名片”的影响力,《意见稿》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产品推介和技术指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部门将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推动瓯柑产业与特色旅游、休闲观光、历史文化、健康养生及餐饮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丰富瓯柑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瓯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以增强瓯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此外,《意见稿》还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具体包括:鼓励和支持建立瓯柑文化展示场馆、瓯柑研究院及综合服务机构,为公众提供了解瓯柑文化的窗口。

同时,深化文化研究,开展瓯柑文化理论及其科学价值的研究,鼓励和支持瓯柑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授徒、传承和文化传播活动,积极倡导与瓯柑保护相关的教学和研学活动。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稿》计划于今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届时,随着条例落地,温州瓯柑有望破解种质退化、产业分散等难题,让“乡愁记忆”真正转化为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浙江首个!温州瓯柑将有专属保护法

记者 许雅晶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