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三胎开放为何遭“冷遇”?

温州网2024-10-30 09:42

  温州网讯 近日,永嘉县卫生健康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透露,三孩政策出台前,该县对本县生育管理的20周岁至44周岁已生育二孩的100对已婚有偶育龄妇女开展生育意愿抽样调查工作。调查显示,100对调查对象,其中有5对夫妇明确意愿生育三孩,占总调查对象的5%;有95对夫妇明确不再生育三孩,占总调查对象的95%。

  三胎开放遭遇“冷门”这是为何?昨天,记者分别采访愿意生三胎和不愿意生三胎的市民请他们谈谈各自的看法。

  不愿意生三胎:成本太高

  “我是坚决不要生三胎的。”已是二胎妈妈的王女士坚定地说。王女士一胎是儿子,她对第一个孩子倾注了很多心血。

  要二胎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王女士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多胎家庭,家里的亲戚也都是多胎家庭,她很享受兄弟姐妹互帮互助的感觉,于是本人也很支持要二胎,在老大出生4年后又生了一个。

  “当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个伴,加上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生二胎能承受,所以对于生二胎没有很抵触地就接受了,但是三胎实在是没有必要。”王女士说,她算了一笔账,以《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中提到的生育成本为例,从0岁到本科毕业,家长平均需要花费的养育成本大约为538312元。这个数字包括孕期、生产、月子、婴儿期喂养、幼儿园、9年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的基础养育费用,还不包括给孩子报兴趣班之类的。两个孩子的基础养育费用加起来是一百多万元,再来一个孩子总共就要160万元,更不用提如果是儿子还要给儿子准备彩礼,女儿准备嫁妆。“算下来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都不知道钱从哪里来?”王女士苦笑道。

  精力不够,也是王女士不要三胎的原因。王女士表示,平常带两个孩子上学放学、辅导作业、吃饭休息,已经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此外还要兼顾工作,每天都是辛苦维持着正常运转,哪怕一个环节掉链子,如老人生病没人带孩子、孩子生病要通宵跑医院都会让生活的轮子卡住。

  经济压力大、精力不足,个人空间被挤压等都是不愿意生三胎人的心声。

  愿意生三胎:想要个儿子

  “对,我生三胎就是为了要个男孩。”39岁的二胎妈妈陈女士说。

  陈女士的家庭条件不错,她和丈夫共同经营着一家公司。陈女士与丈夫结婚后很快就生了一个女儿,抱着想凑一个“好”字的想法,罗女士和丈夫一直想再生一个男孩。

  几年后随着二胎的出生,陈女士有些“失望”,因为二胎宝宝又是女儿。随着两个女儿逐渐长大,陈女士也逐渐40岁了,但是生儿子的念头从未退却,于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试管婴儿的道路。

  “我周围的朋友都劝我,不要再生了,这个年纪已经是高龄产子,对身体危害太大,但我就是想要个儿子。”陈女士表示,她也很喜欢女儿,但是丈夫还有公公婆婆都希望能再有个儿子。“相较别人是生不起,我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她说。

  陈女士也表示,家里人的支持,没有经济压力,是支持她坚持生三胎的重要原因。

  然而像陈女士这样的仍属于少数,生不生三胎?记者发现愿意生三胎的大多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一方面他们认为多一个孩子意味着孩子多一个陪伴,未来孩子们可以互相帮助。另一

  方面,他们也喜欢孩子,喜欢人多热闹的氛围。还有小部分愿意生三胎的,是受到传统观念要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

  生育意愿低经济因素占主导

  “当前三胎生育意愿不断走低,这一趋势背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温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旭东说。

  首先,从经济负担角度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教育等支出持续攀升,家庭抚养多个孩子的经济压力显著增大。在大城市,这种经济压力尤为明显。高昂的房价、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即便有生育意愿的夫妻,也往往因为担心无法承担养育多个孩子的经济成本而选择放弃,经济压力成为制约生育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生育观念的变化不容忽视。在传统社会,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子女众多是家庭兴旺的象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观念逐渐淡化。现代家庭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孩子的教育质量,倾向于“少而精”的生育模式。

  再其次,当前年轻人面临的心理健康压力影响着他们的生育选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激烈竞争的环境使许多年轻人在面临生育选择时更加谨慎。其中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发展的提高,她们对于个人事业追求以及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导致职业女性在生育决策中更倾向于权衡利弊,追求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

  因此,要提高三胎生育意愿,除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外,还需要从优化育儿环境、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营造积极生育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综合施策,以适应现代社会变迁下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永嘉抽样调查显示,只有5%的二孩家庭想再生育

  三胎开放为何遭“冷遇”

  记者:谢施琦

  ■新闻+

  生育支持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再到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我国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根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

  多方面发力,方能有效降低相关成本,减轻群众对生育、养育、教育的顾虑。

  着眼“生得好”——

  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围绕民生实际需求,政策才会更有实效。

  着眼“养得好”——

  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适当运营补助……缓解养育困难,要提高相关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

  各方共同参与——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住房支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方能让各项生育支持政策的“红利”落到实处。

  营造社会氛围——

  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实施人口高质量发展宣传教育专项行动;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共同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是支持生育的重要方面。

  人口是国家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建立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提升家庭的生育意愿、释放生育潜能、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的重要举措。□据新华社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