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
每当我们面向庄严的国旗,内心充满自豪感时,一定都还记得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温州人曾联松。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他以满腔的激情和非凡的创意设计出了这面五星红旗,更用一辈子见证了国家的日渐强盛与人民的幸福。让我们重温那一段历史,向曾联松表示深切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
曾联松(1917—1999),瑞安城关人,少时就读于瑞安县小,后考入瑞安县立初级中学(现瑞中前身)。美术老师金作镐的美术课使他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的艺术修养奠定了基础。
年轻时的曾联松
曾联松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皖南事变”前夕,曾联松得到组织上“立即转移”的紧急通知,离开重庆。在紧急疏散中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辗转回到老家瑞安。受瑞安师范学校校长李润坚的邀请,教授瑞师四年制毕业班历史课。据学生回忆,他思想开明,授课时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揭露黑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曾联松正在地下党领导的秘密经济新闻据点“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任务是为党中央提供国统区经济情报。
瑞安学计馆旧址(瑞安县立初级中学校的前身)
1949年7月14日,时年32岁曾联松偶于报端见到新政协筹备会刊登的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他细读之下,倍受鼓舞。接连几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冥思苦想着如何设计。
1949 年 7 月《解放日报》刊载征求国旗国徽图案
启事对国旗图案设计在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形式、色彩等四个方面提出注意事项。如何能做到既能表达多种特征,又能体现庄严简洁为主的要求?曾联松感到这不是一件易事。经过夜以继日的思考,有了初步的眉目,首先着眼于政权特征,要把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的大救星,人民解放军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广大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这个意思在国旗上表达出来。为此,曾联松以红色象征革命;以一颗内含镰刀斧头的大五角星象征共产党,象征人民军队;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每颗小星均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大星引导在前,小星环拱于后,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结。
曾联松应征国旗设计稿局部
以五星结构象征政权特征的考虑定下以后,接着考虑如何表达中国特征。为了简洁起见,力求寓意于五星之中。曾联松将五星结体排成椭圆形,像海棠之叶,寓表疆土版图;四颗小星则兼指四千年历史和文化;星呈黄色,象征黄色人种。至此,大体构思已成。最后设计五星在旗面上的位置,当安置在上方时,顿时全局豁然开朗,感觉到庄严而显华丽,简明而具有气势,达到设想的效果。
1949年8月曾联松提交的国旗设计图案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新政协筹备会。秋季,政协收到国旗应征图案2992幅,从中筛选了38幅作候选图案,并编辑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发给政协与会人员阅评。其中有一幅大星嵌镰刀锤头五星红旗,正是曾联松的作品。政协还特地在北京饭店设立国旗图案临时阅览室,将候选旗帜陈列。曾联松设计的红旗引人注目,被田汉、郭沫若等名家看中,定为唯一中选的国旗。该设计由田汉送呈毛泽东主席审阅,毛泽东赞成选为国旗,但建议删去“镰刀锤头”,成为一幅纯洁亮丽的五星红旗;交由政协会议讨论。毛泽东说:五星红旗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9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了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曾联松自五星红旗图案稿寄出不久,被组织安排到华东供销合作事业管理局去工作。整天忙于事务,投稿一事都忙忘了。直到9月29日,翻开《解放日报》,他呆住了。当日《解放日报》头版用大半版面的红色刊出国旗图案。
《解放日报》1949年9月29日1版
曾联松心里既激动又惊诧,激动的是这个图案与他设计的几乎一样;惊诧的是大星中的镰刀锤头简化掉了。这个图案是不是他设计的,一无所知,也无法判断。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迎风飘扬。这一天,曾联松也是一步不离地守在单位附近一家商店门口的扩音喇叭前,与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挤在一起,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有线广播。当天安门广场上如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伴随着礼炮的轰鸣声通过电波传到上海滩,获悉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他的心在快乐地颤抖着,激动得热泪盈眶。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升起
1950年9月,曾联松因公赴京开会。会议期间,全国政协派人来找他,询问国旗设计情况。他如实介绍了当时的构思和投稿日期。这一天,离他投稿的日子已经相隔了13个半月的时间!不久,曾联松又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邀请他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请柬和一份绸质观礼证,编号是“台右97号”。1950年10月1日,他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在看台右侧的97号座位上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
曾联松收到的国旗图案采用通知和观礼证
是年11月1日,曾联松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来函1137号文,上书“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分别交邮局和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文中的500万元为旧制,相当于1955年实行新币制后的500元)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奖励国旗设计事宜致曾联松函
曾联松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回复
此后,曾联松返回上海,继续当一名普通上班族,没有活动,没有宣讲,一切归于平静。从1947年起,曾联松就居住在上海虹口区山阴路上,直到去世。他一生简朴,甘守清贫,弄堂里的人很少知道他是我们国旗图案的设计者。1979年,曾联松再次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各项庆祝活动。
1981年9月30日,《浙江日报》发表对曾联松的采访文章,题为《五星红旗图案设计者》。应各方要求,曾联松多次向战士、学生、 职工介绍五星红旗设计经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写成《可爱的祖国和五星红旗》一文。
曾联松晚年与武警上海总队国旗班战士在一起
曾联松贺温州市图书馆建馆70周年手迹
1994年7月1日,他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原稿、登有国旗被征用消息的1949年9月29日的《解放日报》等三件文物无偿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同时,又把珍藏了大半辈子的有关五星红旗的资料档案交给了自己的母校瑞安中学。
中国革命博物馆捐赠文物证书
对于设计国旗图案这件事,曾联松生前曾道:“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以不自量力,亦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因久病医治无效于13时08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10月28日,曾联松的骨灰安放在上海市烈士陵园骨灰存放大厅内。2004年9月23日, 上海市政协隆重举行曾联松骨灰入嘉定长安墓园暨铜像揭幕仪式。曾联松墓地两米高的墓墙用瓷砖镶嵌成五星红旗,右侧是他年青时半身铜像,铜像基座有其手迹:“一得之愚 献祖国,五星旗海壮山河。”
曾联松与国旗合影
1999年,在温州瑞安的飞云江畔,家乡人民为曾联松建了一座铜制塑像;2019年9月28日,位于瑞安市区西山的国旗教育馆建成开馆;在瑞安中学的后山上还有一个纪念曾联松的“国旗园”。如今,这几处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瑞安西山的国旗教育馆
来源:温州大典
原标题:致敬五星红旗——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