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果看温州教育发展 “国字号”荣誉激荡前行力量

温州网2024-09-11 08:42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学生在启航AI实验室对robermaster EP机甲大师进行车身改造。 温州市教育局供图

  温州网讯 入选“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创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还是全国唯一的青少年视力管理示范区……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40年奋进,温州教育取得累累硕果,拿下五张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教育金名片。近日,记者走近这些成果背后的推动者、实践者,探究温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注重教研科研

  构建起拔尖人才培养温州模式

  在2024年第5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温州中学学子金树雨以全球第二的好成绩获得金牌。金树雨说,除去自己喜欢,引领他一步一步走到物竞之巅的,还有温州、温中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在他之前,温中2011届毕业生杨帆也获得过国际物理奥赛金牌。

  金树雨、杨帆冒出的背后是温州良好的科学教育生态。省特级教师、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施昌魏说,20年来,从“家庭实验室”计划,到“小科学家”培养计划,再到“科学部落格”,科学教育体系逐渐形成,科学的种子已经在无数家庭中生根发芽,为科技创新培养了大量后备军。

  温州是中国创客教育的发源地,是初中科学(综合理科)课程生发地,是全国首批项目化学习实验区,科学教育氛围浓厚。十几年来,温州连续举办10届创客文化节、4届科创春“玩”,在全国范围首创实施家庭实验室“百校万家行动”等,成功构建起科教新生态。近几年,我市又积极探索给科学教育做“加法”,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启动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等六大行动,聘请百位科研工作者担任百所学校的科学副校长,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一股热爱科学的热潮。

  作为“数学家之乡”,温州在数学领域人才培养方面也是遥遥领先。据省特级教师、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徐海龙介绍,从“小数学家”评选,到“数学家摇篮工程”,我市已构建起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数学教育新生态。目前,我市有“数学家摇篮工程”领军学校36所,培育对象学校63所,它们已成为温州独有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2023年温州学生的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成绩上了一个新台阶。据统计,浙江赛区一等奖获奖人数温州占比达全省三分之一。2024年,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清北保送生资格名单,浙江共有37名奥赛国家集训队队员,其中,温州有10名学生13人次获得保送生资格。可见,五大学科奥赛在温州已全面开花。

  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温州推进教研科研走在全国前列。温州项目化学习、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等成果,从6000多个成果中脱颖而出,入围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最高奖评选。近三年,全市共有77项成果斩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成果被省教育厅推荐国家级评审。

  推进体艺发展

  培养出一批顶尖体育艺术人才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温籍选手潘展乐等人夺得游泳项目金牌,打破世界纪录,温州体育运动、温州健儿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温州市少年游泳学校是潘展乐的母校,因游泳特色项目成绩突出,今年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该校开设《泳娃爱游泳》校本课程、“滴水之约”优效课堂、“滴水之约”竞训模式,每个孩子一年级进来就要接受游泳训练,六年级毕业要学会四种泳姿。

  潘展乐和少泳校的成功是温州普及游泳运动的成果。田径、球类等其他方面运动,在温州校园里也很常见。2000年,温州率先全省启动全市中小学每天开展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严格落实学生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市近年又倡导“运动会面向人人”“办好校园体育嘉年华”等主张,通过打造市级学生田径运动会、阳光体育运动会、学生智力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品牌,全力推动体育在校园发展。

  省特级教师、温州第二高级中学体育教师陈钦梳在田径场上工作了近30年,培养出3名运动健将、21名全国冠军、48名一级运动员、4名清华北大高水平运动员,以及体育专业院校人才220余人。他见证了温州体育教育的蜕变,“特别是2021年前后,温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提出改革评价机制,将体育教学训练发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就是在陈钦梳等一批体育教练、教师的助力下,温州中学生田径成绩领先全国。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4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温州二高蝉联高中组团体总分冠军,高中甲组团体冠军,高中甲组女子团体总分冠军,又一次“缔造”了浙江省中学生参加全国体育赛事的传奇。

  在艺术教育方面,我市坚持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35年,培养出邢时苗、黄豆豆、谷好好、刘迎宏、柯绿娃、曹众、张文海、毛戈平等一大批艺术家。省特级教师、市少年艺术学校名誉校长池渌回忆说,从没有校门、没有器乐排练房,舞蹈室地板吱吱作响,到现在成为“艺术家的摇篮”,少艺校的变化就是温州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2023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中,我市共获评优秀组织奖5个,艺术表演类获奖节目41个,美术作品类获奖作品164件,省艺术节一等奖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在美术作品类的绘画、摄影项目中,一等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优化空间布局

  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校园文化

  学校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桩”,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先手棋”。近年来,我市聚焦老百姓“家门口就有好学校”的美好愿景,不断优化教育规划布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23年,温州开全国先河,率先提出“品质校园”概念,并出台“品质校园”文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赋予校园文化新的内容和生态,使我市校园文化百花齐放、各美其美。

  温州市实验中学集新校区提出“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目标,围绕“怎么创、怎么玩、怎么学”做好顶层设计,建设科创楼,引入前沿技术打造机械伞、花朵矩阵、模拟驾驶舱等,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用实验特有的浪漫想象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去打磨校园的每一个空间,把校园空间从单纯的文化美化变成学习发生的能量场,引导师生与美对话,与美偕行,让‘学习流’在学校的空间里随处流淌,化为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状态。”参与学校创建全过程的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黄慧深有感触地说。

  温州第八高级中学与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园内安设了一段退役的金温铁路铁轨,打造了一个实践性教育基地;瑞安中学将校园内的历史建筑探花楼改造为校史馆,陈列700多幅珍贵的学校历史照片和200多件历史实物等,积极发挥着校史资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教科研、体育艺术、校园建设等之外,我们也有很多创新的举措。”市教育局有关人员说,40年来,温州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获得不少国家级荣誉,包括“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全国区域性推进校外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试点市等,“这些荣誉的取得将激发前行的力量,为温州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还有一些做法成为全国的典型。家社协同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近年来,温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委员会制度,推进家访工作,温州市教育局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持续十多年推进实施中小学“爱阅读”行动,我市获评教育部优秀案例等。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从成果看温州教育发展

  “国字号”荣誉激荡前行力量

  记者:曾云毕 通讯员 夏雯雯

向上一页